◇纵观世界港口发展趋势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起步阶段,港与城各自发展;成长阶段,港城矛盾出现;成熟阶段,港产城融为一体
◇在港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一个以港口为圆心、以适港产业为半径的全新港口经济圈渐渐浮现出来
◇以港产城融合为起点,天津不仅瞄准自身转型高质量发展方向,更以港为窗,洞察世界产业变革趋势、深度融入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一艘货轮停靠在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2023年7月7日摄)赵子硕摄
不久前的一天,连日高温稍降,海风拂过天津港岸,带来阵阵清凉。
往返东南亚航线的“北方振兴”轮停泊在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一个个集装箱被精准地吊置在卡车上;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上,19台岸桥平稳升降,3条超350米超大型集装箱轮同时靠泊作业,近90辆集装箱卡车有序行驶……今年上半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眼前的繁忙景象正是港口吞吐量蒸蒸日上的最佳佐证。
近年来,天津港智慧与绿色双管齐下、陆向与海向双向发力,打造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深化津冀港口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截至目前,天津港拥有集装箱航线144条,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结合世界港口发展普遍规律,港口发展“2.0版本”——港产城融合发展提上日程。6月,精心酝酿的天津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
港:充分发挥天津港辐射带动作用,以港兴产、以港兴城。
产:积极发挥适港产业支撑作用,推动物流通道升级为发展通道、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以产带港、以产促城。
城:充分发挥城市对港口、产业的服务保障作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以城育港、以城聚人。
“通过港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天津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服务辐射经济腹地和为天津吸引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说。
港口,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随着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推进,一幅以港口为圆心、以适港产业为半径,港为城用、城以港兴的经济圈次第展开。
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今年6月,天津港南疆铁路扩容工程开通运营。“这将提升南疆港区整体铁路运输能力1500万吨,优化南疆港区矿石铁路运输结构。”天津港远航国际矿石码头有限公司工程设施部经理李海峰说。
作为百年大港,天津港一路披荆斩棘,在一次次蜕变中“破茧成蝶”。
1952年10月17日,在淤泥海岸上,天津建成了中国人自主设计和施工的第一个筑港改建工程,天津新港重新开港通航。从“河埠小港”迈向“国际大港”,天津港面积从1.2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100多平方公里。
纵观世界港口发展趋势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起步阶段,港与城各自发展;成长阶段,港城矛盾出现;成熟阶段,港产城融为一体。
进入本世纪,天津港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突出表现在集疏运通道建设滞后。一位附近居民回忆说,几年前,从天津港驶出的运输车辆常常排起长龙,进出港的大车从早跑到晚,“白天压坏了路、扬起了土,晚上还容易吵醒老人孩子。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戴永康说,为打通港口集疏运体系堵点,天津在实地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梳理形成了9个“小快灵”项目,总投资约16.8亿元。
近年来,西外环高速、疏港联络线、塘承高速(滨海新区段)、津岐公路拓宽改造一期工程等实现通车,天津港集疏运货运专用通道——兴港高速开工建设,临港铁路专用线、东疆铁路延伸线等项目加快推进,南港铁路开通运营……“‘北进北出、南进南出’的集疏运体系基本成型。”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说。
“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为天津港口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我们将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天津港集团董事长褚斌说。
——智慧科技让港口“更聪明”。随着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码头通过物联网技术,连通“人、车、箱、船、机、场”六大要素,按下“港口万物智能互联”快进键。
“黑科技”带来了高效率。码头提送箱在港作业时间减少26.2%,远洋干线船舶在泊船时效率提升28%。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荣解释说,码头水平运输系统能自动规划路线,精准引导车辆快速到达指定作业位置,大幅缩短集装箱卡车提货时间。
——低碳发展让港口“更干净”。放眼天津港,“吐碳”环节越来越少:传统火电逐步被绿电替代,港口建设的绿色能源系统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万吨;燃油集装箱卡车逐步“退役”,智能运输机器人、电动卡车上岗,每月可以减少燃油使用279吨、碳排放量865吨……
碳排放强度是当前观察港口绿色转型的重要指标之一。“2012年以来,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上升12%,集装箱吞吐量增长64%,碳排放强度却下降了16%。”天津港集团相关负责人陈艳萍说。
——航线资源让港口“更通达”。今年来,天津港开通韩新海运直航欧洲等4条新航线,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144条;同时,开通沃尔沃汽车出口欧洲班轮航线,进一步巩固天津口岸滚装枢纽优势;上半年16次打破作业效率纪录,中远海运、马士基等船公司多条航线效率保持全球领先。
新航线带来新的竞争优势。韩新海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柱明表示,新航线开通后,中国生产的家具、机器、汽车配件等商品能够更快到达欧洲,整体航行时间压缩近15%,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物流成本。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天津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2.41亿吨,同比增长2.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35.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再创历史新高,高质量实现“双过半”。2019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超7%,增速领跑全球十大港口。
以产带港、以产促城
不久前,一个好消息传来:东疆综合保税区成功入选新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成为天津市第二个入选基地。
从过境走廊到冷链基地,这是将“通道经济”转为“港口经济”的又一次尝试。此前,天津港虽是辐射“三北”地区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国际性港口,但从外贸进出口来看,本地货物偏少。
如何留住更多“过路客”?在港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一个以港口为圆心、以适港产业为半径的全新港口经济圈,慢慢浮现出来。
——核心:港航相关产业开始聚集。
今年3月,始建于1997年的“老楼宇”泰达大厦有了新身份——天津国际航运大厦。这座位于天津核心区域的航运大厦,将“海风”从港口吹至五六十公里外的中心城区,成为天津市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子”。
自揭牌以来,航运大厦新增航运服务企业25家,还吸引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航运物流分会等拥有数千家上下游合作伙伴企业的专业社团组织进入,进一步实现了航运要素聚集。
银行业也积极加入港产城融合发展。今年2月,天津市首家航运金融中心在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正式挂牌。此后三个月里,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办理航运场景跨境本外币结算业务超86亿美元,服务超过5600家企业。该行将物流企业的主要客户迁移到线上办理海运费支付业务,缩短了物流企业的收款时长,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
——中层:临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次第落户。
走进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项目生产现场,模块上焊花飞溅、场地中机器轰鸣。
企业所在的天津港保税区,近年来形成了以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水淡化装备、港口航道工程装备、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五大领域为主,涵盖“研发设计-零部件-总装制造-配套服务”的产业体系。因港而来,依港而兴,一个个新兴产业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不久前,滨海新区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先进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天津港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尹晓峰说。
——外围:亲海第三产业持续升级。
海风习习,白浪翻滚。孩子们赶海拾贝,和五颜六色的遮阳伞交织成一片热闹的景象。暑期来临,天津东疆亲海公园迎来游客热潮,日游客量接近3万人。
曾经“临海不亲海”的天津,正通过擦亮“海洋”文旅名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以城育港、以城聚人。
借此东风,天津邮轮产业快速复苏。7月8日,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利比里亚籍“梦想”号邮轮成功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这是三年来,天津口岸迎来的首艘国际邮轮。
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贺淑荣说,今年该局将推动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渤海友谊号落位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壮大国家A级旅游景区队伍,新增2个A级旅游景区。
就在天津谋划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的同时,一大批重点适港产业的落户为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大大拉近了规划与现实的距离。适港产业发展带来新一轮经济增长。
天津港与东疆在共同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目前东疆综保区内已注册航运物流企业2000余家、贸易企业约5000家。其中仅东疆电子商务主题园区预计年单量超1100万单,外贸进口额30亿元。
单泽峰介绍说,滨海新区逐步构建以海洋油气及石油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文旅、航运服务等为特色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以海水淡化、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规模突破3300亿元,天津成为国家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以港产城融合为起点,天津不仅瞄准自身转型高质量发展方向,更以港为窗,透视世界产业变革趋势、深度融入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夜色阑珊、海风轻拂,天津港码头上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海岸边,一辆辆平行进口车从货轮上陆续登岸,等待第二天一早被运到恭天供应链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在港区内的保税仓库。
“企业进口的汽车约有三分之一销往北京、河北以及周边地区,很受客户欢迎。”恭天供应链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负责人薛龙说。
随着港产城融合的推进,京津冀三地越走越近。今年4月,京津两地联合举办了京津产业交流合作对接洽谈会,期间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外运华北有限公司、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助力北京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7月,天津港至北京大红门首条海铁联运班列开行,京津两地再添一条物流通道。截至目前,天津港共开通海铁联运通道44条,京津冀区域通道达到8条。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步入十周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已生效实施一年。渤海湾畔的天津积极利用政策红利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外环境”。
“随着新航线的开通,天津港同东南亚各主要港口之间每天都有集装箱班轮往来,天津到东南亚国家的海上运输时间最少可缩短至9天。”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航线开发经理刘鑫说,航线布局的完善与航运效率的提升,为客户提供了更多样、更便捷的海上货物运输通道选择,天津港航运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今年前5个月,天津口岸对东盟进出口1270.8亿元,增长26.4%。
开拓全球市场,企业感受最深。凭借紧守港口的区位优势,天津华图汽车物流有限公司订单不断,员工们沟通业务、十分繁忙。
“2021年公司出口252台新能源车,出口货值427万美元;到2022年新能源车出口量猛增为2036台,金额约5100万美元,几乎一年增十倍。”谈起公司的发展,总经理史运昇十分振奋。
——服务“试验田”改革创新。日前,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至此,天津拥有5个综合保税区,聚集起航空制造及检测维修、飞机及海工平台融资租赁、大宗商品保税仓储等多个领域和产业集群。
随着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深入推进,这批“改革试验田”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最突出的便是,当地对接天津港货运而出现的数字货运这一新兴业态。货拉拉、满帮、双胞胎等一批业内头部企业落子天津。
“通过发展数字货运产业,东疆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来到天津,以数字货运为底座开展生产活动。”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新经济促进局(科技局)局长瞿重光谈到,吸引更多企业将网上零售平台、供应链平台等留在天津,有利于真正将“通道贸易”转化为“在地贸易”、将“货物通道”升级为“经济走廊”。
近年来天津经开区也一直致力于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天津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洪世聪表示,2023年天津经开区将着力吸引国内外航运领先企业区域总部、理货公司、货代公司、船舶经纪公司等经营主体聚集,大力发展航运保险、船舶租赁等航运金融产业,推动异地在津企业实现本地注册、本地结算。“下决心,出重拳,有力抓好港口经济发展。”
秉持“大港口、大开放、大循环”理念,天津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整体发展。“我们将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作出天津贡献。”刘桂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