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月5日消息(记者张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天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四个不摘”要求,求真务实抓帮扶,凝心聚力促提升,在进一步提升协作支援质效助力受援地增强内生发展动能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果。
强化政治担当 统筹推动更加有力
天津坚持把做好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分内之事,将其纳入天津市“十项行动”,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帮扶任务落实。
坚持高位推动。2023年上半年,天津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暨天津市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天津市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下半年天津市委主要领导再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天津市对口援疆工作。天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于2023年7月率团赴甘肃考察对接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9月再次带队赴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调研、推动工作。天津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也多次带队赴西藏昌都、新疆和田、甘肃甘南、青海黄南、吉林长春、重庆万州等对口地区调研对接、推动落实。
强化顶层设计。天津市制定印发天津市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2023年实施方案及12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天津市贯彻落实第三次援藏、第九次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分工安排清单,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修订完善《甘肃省东西部协作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印发《天津市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关于确定天津市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扣减限额标准的通知》等政策制度,完善优化天津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各项对口支援工作“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狠抓督促整改。天津两次召开全市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推进会,分析形势,研究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会同甘肃省联合开展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督导调研,实现34个帮扶县全覆盖,检查发现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等11个方面问题,从严从实督促结对双方抓好整改落实,切实补齐短板不足;首次组织前方工作机构开展联评互比现场观摩活动,在一线评成效、比作风、找差距、查短板、订措施,推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联动抓好考核发现问题、专项审计反馈问题等整改工作,为高标准完成国家考核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突出民生保障 脱贫成果有效巩固
天津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将防止大规模返贫作为底线任务,多措并举、精准高效推进帮扶举措落实。
天津加大重点区域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向甘肃12个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帮扶资金6.96亿元,比一般脱贫县县均高出38%;选派各类干部人才543人,其中专技人才507人,县均超一般脱贫县38%,接收重点县干部人才交流培训679人,县均超一般脱贫县63%;在重点帮扶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53个,比一般脱贫县县均多1个。同时天津在接收干部人才来津挂职、交流培训等方面也予以优先支持,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投入资金7791万元,实施项目66个。
天津持续强化稳岗就业,推进“津甘技工”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建设,开展劳务协作“春风行动”,2023年以来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推介活动219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8.1万个,帮助结对地区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0.74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78万人;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领域合作交流,组织天津劳动经济学校与西藏技师学院签订精准帮扶协议,为西藏技师学院参加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学员进行集训辅导;为结对地区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267期,培训劳动力10141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7059人次。
天津不断深化教育帮扶,巩固拓展中小幼学校间结对帮扶成果,常态化开展教学共建活动,天津教育帮扶示范校建设扎实推进,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发挥;创新开展“津石榴”系列活动,组织首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西部支教团赴疆开展思政课建设、思政理论宣讲及社会实践等支教活动,选派350名优秀大学生赴和田开展第十批援疆支教。
天津有效延伸医疗帮扶,深化“组团式”医疗帮扶,向西部地区选派1年期以上医务人员605人次,诊疗门急诊患者16.6万余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3.7万余人次,引进多个新技术新项目,填补当地“空白”;帮助甘南州人民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和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帮助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三甲医院复审,黄南州人民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黄南州尖扎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积极开展大骨节病、先心病、白内障等专项救治救助活动,帮助西部地区患者重获健康。
注重挖潜增效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
天津坚持将增强结对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作为长久之计、根本之策,汇聚人才、科技、产业优势力量,助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天津精准实施帮扶项目,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8.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328个;强化帮扶资金使用管理,严格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加强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评估等全过程管理,确保帮扶项目取得扎实成效。
同时,天津持续深化产业合作,成功举办2023年“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大会、“津企庆阳行”等活动,成立天津市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产业促进会,汇聚“组团式”“集团式”企业协作发展势能,不断增强结对地区发展动能,帮助甘肃引进企业217家,实际投资额45.55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6946人;加强产业园区共建共享,从人才、资金、项目、信息等多方面助力津甘共建的46个产业园区良性发展,引导入驻企业112家,实际投资额12.85亿元。
天津不断拓展消费帮扶,举办“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 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交流座谈会暨消费帮扶重点企业天津行”等活动,成立天津消费帮扶联盟,与上海、广东、浙江消费帮扶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拓消费帮扶新赛道;开展消费帮扶月系列活动,举办“新疆是个好地方·2023和田优品天津消费节”,完善天津市消费帮扶服务线上平台功能,打造“遇见甘南”主题餐厅、甘疆风情区等线下展销载体,拓展消费帮扶渠道,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消费帮扶45亿元。
天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助力结对地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56个,安排专项资金2.99亿元,实施了一批改善乡村环境、强化民生保障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等乡村振兴项目;引导市级成员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医院、学校等优质资源支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天津市慈善协会在甘肃实施“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达到300个,并在对口支援地区持续推动“五小工程”建设,助力改善基层民生保障水平。
聚焦发展共赢 区域合作务实推进
天津认真贯彻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全面落实对口合作(协作)工作。
天津深化帮扶万州,高质量实施移民小区提升改造、社会事业发展、产业振兴等9个支援项目,组织南开中学与万州第三中学、天津市第一中学与万州二中实验中学、南开区水上公园街道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分别签订结对共建协议,紧急动员社会力量捐赠150余万元款物支持重庆万州抗击山洪和突发洪涝灾害,赴重庆万州开展“津万携手一家亲 倾情支援心连心”主题摄影采风活动,生动展现对口支援成效;邀请万州区组团参加中国·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暨PECC博览会,并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设立了重庆万州馆。
天津深化津陕协作,实施以流域治理、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的38个协作项目,分3组开展帮扶项目现场督导调研,推动陕西省发改委对陕西水源区项目库新增项目筛选,组织“走中国百县 看乡村振兴”——2023津陕对口协作成效摄影采风活动,推动协作陕西水源区工作高质量开展;举办“合作 奋进——情满秦巴 携手渝万 共迈新征程”摄影图片展,并邀请陕西省发改委和陕西水源区组团来津参加中国·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暨PECC博览会,并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设立了汉中馆、商洛馆、安康馆、宝鸡馆。
天津深化津长合作,服务保障吉林省党政代表团一行来津考察调研,召开合作交流座谈会,签署《天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人民政府全面深化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召开天津市—长春市对口合作推进会,会上3个对口合作区县签署合作协议,长春7个区、1个开发区与8家天津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围绕促进医药科技合作,推动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开展对接合作;组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就对口合作长春工作进行考察对接,看望慰问挂职干部。
天津深化津庆合作,依托东西部协作工作机制,向庆阳革命老区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46亿元,选派干部人才298人,组织“津企庆阳行”,举行津庆产业园开园揭牌仪式等活动,签约项目25个,签约额51.65亿元。
此外,天津深化帮扶承德,制定印发《天津市新一轮对口帮扶承德市相关地区工作规划》,津承两地签署劳务协作、养老服务等领域合作协议10余个,组织线上线下劳务招聘活动28场,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并动员社会力量捐赠物资311万元,销售“承德山水”农特产品1700余万元。
围绕民族团结 交往交流日益深入
天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统领,扎实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智力支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工程。
天津广泛开展交流互动,向结对地区选派党政干部和专业人才达2927人,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百行百业交流行”活动,大型音舞诗画《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来津巡演,举办“我在天津有个亲戚”公益主题图片展、“坐着地铁游黄南”“藏韵瑰宝”昌都市非遗文物展等一系列特色“三交”活动,全市各层面开展援受双方互访交流活动270余场次,动员干部人才、群众308人,结对认亲537户,推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津深化文化交流互融,组织地域优秀文化互推互展,邀请结对地区来津参加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津洽会”,加强文旅企业交流互动,宣传推介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深化津甘两地特色文化交流,举办非遗、考古、曲艺、书画等展演活动20余场次,开展2023春雨工程,组织天津市文化志愿者赴青海黄南等地进行演出交流,并举办“滨城黄南情 玉兔喜迎春”新春送福、“对口帮扶手拉手 两地人民心连心”宝坻永登文化交流合作演出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天津强化社会动员,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充盈“防返贫资金池”,做优“爱心地铁卡”“微心愿”“爱心家庭一元捐”等品牌,累计募集社会动员款物超3亿元;会同天津市委统战部撰写调研报告《进一步发挥天津市民主党派优势助力对口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策研究》,推动社会动员工作不断深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天津第一时间募集价值2093.57万元的御寒物品、食品等救灾物资,并组织4支蓝天救援队支援灾区,助力做好灾后重建、群众救助工作。《天津市创新社会帮扶资源筹集机制 形成全社会动员集聚效应》被中办、国办列入61项典型经验做法向全国通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