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相声春晚
您看了吗?
如果说
2000年在春晚爆红的相声《旧曲新歌》
让全国上下知道了天津快板和天津包子
那么
很多传统相声段子里
则藏着老天津的过年习俗
请听~~~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段相声《开粥厂》中,就把很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年俗记录了下来。咱就跟着相声泰斗马三立老先生的改编的版本一起看看那些老年俗。
过去到腊八节时,大户人家会进行一项慈善事业,那就是开粥厂。
年节时的这件以粥赈恤灾民的善事,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礼记.檀弓下》载:“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
而在《开粥厂》里,还将腊八粥的食材写成了大段的贯口儿,尽管是以夸张吹牛的形式展现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旧时北方腊八粥的“食谱”——
“舍点粥米,自己拿回去熬去。粥果全份,小米一斤,黄豆一斤,江米半斤,豆角半斤,大麦米半斤,五斤小枣,三斤栗子,半斤桃脯,半斤莲子,四两乌豆,四两白豌豆,薏仁米、荔枝肉、梭子葡萄干一样二两,青丝、红丝两样二两,瓜子仁、榛子仁一样二两,金糕二两,半斤冰糖块,三斤黑糖,五斤白糖,玫瑰蜜供一样二两,高香一股,随带二十三祭灶供礼一份。”
这段《开粥厂》中,不但有对腊八的描述,更有过年的情景——
过年您还舍什么呀?八寸宽五尺高蜜供五盒。圆子苹果二十五个为一堂。面筋五盒,素菜五盒。红罗饼二十五斤,神祇老佛供、天地供、灶王供一样三碗,祠堂供三堂,大千春橘二十五个为一堂,白蜜供五碗为一堂,佛花一对,金橘一对,大殿香一把,檀香四两,降香四两,炭饼二十五个,万寿香无数,白素锭五封,五斤通宵蜡一对,套环白蜡一对,大双包四对,小双包四对,钱粮对四副,万字鞭一挂,五把儿麻雷子,五把儿二踢脚,挂钱一百张,街门对、屋门对、灶王对、横批、福字、春条全份,黄白年糕共十斤,硬煤三百斤,煤球五百斤,两包白米,四袋白面,五百馒头,猪头一个,鲤鱼一尾,红公鸡一只,五十斤猪肉,六十斤羊肉,二十斤牛肉,四只肘子,两挂大肠,五斤猪油,下水全份,三斤羊肚,五斤肺头,五香作料一包,十只小鸡,十只鸭子,一对野鸡,一只野猫,汤羊肉二十斤,黄牛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野猪一口,鹿尾一对,冰鱼一包,五只冰鸡,淮河银鱼一斤,半斤鱼骨,四两鱼肚,五两江瑶柱,五十鸡子,三十鸭子,十个松花,二十个鸽子蛋,半斤口蘑,一斤贡蘑,四两黄花,四两木耳,四两金针,四两鹿角菜,四两大虾米,五斤供菜,一斤胡椒面儿,半斤芝麻酱。
上面这一大段的内容,说的是过春节时所需要准备的物品,一如我们今天过春节,鸡、鸭、鱼、肉,珍禽海味应有尽有,春条、对联、福字这些增添节日喜庆味道的物品也准备充足。
而何为蜜供呢?晚清《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有记载:“蜜供,素食也,为岁终供佛之用。以面条为砖,砌成浮屠形,或方或圆,或八角式。大都摆样子者,不可食。”如今类似那五尺高蜜供的面食,仍旧会出现在各种春节面食礼盒当中,很多天津的老人也都保留着制作这种面食的手艺。
咱天津有关过年的“老例儿”可真是不少,而且有些“规矩”其实就藏在相声段子里!比如,过年戴头花的讲究。
过去除夕夜,天津的女性会有戴头花的习俗,在传统相声《大上寿》里就说:“聚宝盆满变切糕了。”
那过年戴花都有啥讲究?
按规矩是闺女每年买来绒头花给妈妈戴,表达对母亲的一种祝福。而未婚女孩子多会戴些鲜艳的花卉如牡丹、芍药、桃花之类。
再有就是纸扎的石榴花,只有年过古稀的老人才会戴,象征着长寿和子孙满堂。不过呢,这个花过了年三十儿是必须扔掉的,意味着把去年不吉利的东西全扔掉。
还有就是这聚宝盆了,现在咱天津的各种年货市集上也都能买到。葫芦状的盆身两侧堆满了象征祥瑞的形象:蝙蝠象征“多福”、仙鹤代表“长寿”、牡丹象征“富贵”、凤凰代表“吉祥”、金鱼代表“年年有余”……还有“生肖限定款”是本命年才戴的,象征安福千秋。
今年春节期间,天津推出十大春节文旅活动,其中“哏”在天津就重点推出338场相声演出,既有剧院内的相声专场演出,也有德云社、西岸相声剧场、名流茶馆、谦祥益等相声会馆的传统相声,好戏连台。
这个春节不妨就到茶馆中去,点上一杯盖碗儿茶,嗑上一把瓜子,说不定就能在相声中,跟咱老天津的春节民俗不期而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