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绿色发展形成新格局、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席全国两会的天津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锚定目标,踔厉奋发,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天津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黎昌晋:产业优化调整 减少结构性污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黎昌晋建议,应采取多项措施推动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黎昌晋说,近年来,京津冀三省市强化源头治理、工程减排,成效明显,但结构性污染突出、基础排放量持续处于高位,制约了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指导支持天津市在产业、能源和交通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黎昌晋建议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钢铁、石化等重污染行业,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采用低排放技术和工艺,同时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提升清洁运输水平,通过加快“公转铁”进程、优化新能源重卡运输布局等措施,降低移动源污染排放;提高天津市净外受电比例,减少煤电机组发电负荷,有效降低燃煤污染排放。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也需要京津冀三地政府的密切协作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策略。通过综合施策,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还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重要力量。(记者雷风雨)
全国政协委员张凤宝: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定国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体现。“截至2023年年初,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1%以上,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人口集中或相对集中的村庄均采取相应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存在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张凤宝建议,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让其好用更易用。
农村污水治理让很多村庄旧貌换新颜。“但也有一些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年久失修,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生产制造缺乏国家标准,导致制造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使用寿命。设备生产制造标准化程度也不高,未能形成环保装置产业链,高端绿色智能环保装置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设备种类繁多,污水处理技术工艺也多,出现运营效果不同、不易维护等问题。”张凤宝说。
张凤宝建议,推动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装置国家标准,包括规范设备的工艺设计参数、设备配置、制造标准、生产过程等,并强化配套设施的社会化标准。同时发挥标准的规范引导作用,向高质量智能制造发展。他还建议,建立高端智能绿色环保装置制造产业基地,推进一体化设备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制造质量和稳定性,减少对后期运维的影响。(记者史莺)
全国人大代表周潮洪:以高科技手段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天津市委会秘书长周潮洪,曾经从事水利工作30年。这次赴京参会,她提出了以高科技手段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的建议。
去年夏天,海河流域经历了由台风“杜苏芮”带来的极端降雨挑战,这场历史罕见的洪水不仅考验了京津冀地区的防洪体系,也引发了周潮洪的深思。统一部署、统一指挥调度、京津冀密切配合,在她看来,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时,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露出的问题,特别是洪水监测预警和防洪工程监测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她认为,当前防洪体系亟须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革新和提升。
周潮洪说,气象预报精度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建议利用卫星、雷达等现代技术手段,收集更高分辨率的气象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深入研究天气变化规律,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度。水文监测方面,引入可远程实时传输数据的监测设备,如遥感和无人机技术,以适应复杂的水文条件。这不仅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能为防洪决策提供即时支持。针对洪水预报的精确度问题,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洪水预报及演进模型。通过综合利用大数据、快速运算等技术,这些模型能够针对不同流域的特点,提供更为精确的洪水预测,从而使防洪调度更加科学合理。
此外,还要提高堤防监测的自动化程度。建议通过研发自动巡堤机器人和加密安装的自动监测设备,结合人工监测,形成一套更高效的堤防安全管理系统。(记者雷风雨)
全国政协委员王百森: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打好蓝天保卫战
“随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正式发布,相关配套政策标准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和政府监管强度持续增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王百森建议,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他建议,坚持精准治污,以政策激活行业企业内生动力,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在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的同时,以激励政策引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财政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持续规范重污染天气管控机制。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推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发挥经济杠杆撬动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减排。
坚持科学治污,不断健全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方法,指导企业更好地贯彻执行标准。建议依据《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指南》,从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两方面开展污染排放标准评估。定期开展行业污染治理技术评估调查,及时发布行业污染治理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并作为修订完善国家排放标准的依据。
坚持依法治污,提高环保行政执法质量,推动差异化执法落地。坚持引导企业自觉守法与加强监管执法并重原则,实现奖优罚劣,将信用评级良好、环保投入有保障、环保治理水平较高或已获评环境绩效A级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让自觉守法企业受益。(记者岳珊)
多措并举 善作善成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宜居家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今年,本市将深化产业绿色低碳升级、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清洁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强化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增强内生动力,多措并举、善作善成。“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高标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宜居家园。”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温道宏表示。
做好顶层设计。今年,本市将研究编制《天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创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先行区。同时,将组织编制《天津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明确空气质量达标时限与路径,加快美丽天津建设。
深化绿色低碳升级,是今年本市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充分利用热电联产供热能力,实现华苑供热站与热电联产电厂供热管网互联互通、互补供热。对全市13台生物质锅炉开展除尘或脱硝改造,推动燃气锅炉开展节能减排改造。加快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成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唐官屯铁路专用线,进一步促进全市交通运输的绿色低碳化发展。
推动重点行业创A行动。“我们将推进火电、垃圾焚烧、平板玻璃、钢铁等重点行业对标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级水平提升改造。特别是滨海新区,将成为重点区域整体绩效提升的示范区。”温道宏说。
此外,今年本市还将推动传统行业绿色升级。加快推进短流程炼钢,推动静海区涉钢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全面排查治理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推动焦化企业和水泥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