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教育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专题新闻发布会。市教委、天津职业大学、武清区教育局和天津市第一中学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我市深化三地教育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相关情况。
市教委主任荆洪阳介绍,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深化合作。组织18所在津高校赴雄安新区参加“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在职业教育方面,举办第三届津雄职教论坛,牵头组建16个京津职教发展联盟,三省市联合共建京津冀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在基础教育方面,三省市考试院和教科院分别签署协议,启动京津冀教育协同数字平台,开展联合教研、课程共享。我市有9个区分别与北京市6个区、河北省6个地级市教育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承接河北省100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来津跟岗研修。
我市配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要进展,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落地静海。引导高校主动融入京津冀重大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举办“校企紧握手”系列对接会,承接京冀技术开发项目1225项,总金额约15.58亿元。我市17所职业院校为京冀和雄安新区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2.17万人次。落实“通武廊”“大北廊”教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我市136所中小学幼儿园与京冀两地226所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开展教研实践活动。
荆洪阳表示,今年,我市将组织三地召开工作会议,签署新一轮共建协议,举行京津冀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智能供应链产业学院等揭牌仪式,发布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规划研究课题,举办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工作交流论坛。推动我市优质学校与京冀共建教育教学联合体,推进“通武廊”基础教育一体化。与雄安新区签订基础教育发展合作协议,推进津雄教科研一体化,共享教育教学、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优质资源,共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
聚焦京津冀“五群六链五廊”产业发展规划,撮合三地共建产教联合体、共同体及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研究生产教融合工作。加强京津冀高校创新联盟建设,扩面推广“新工科”教育改革,推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和学生交流。健全三省市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合力壮大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引入驻京高校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津设立分部。实施“千团千企创新计划”,以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组织三地高校联合企业组建跨区域跨院校科研团队,开展联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三地科技成果在天开高教科创园落地转化,助力写好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的“大文章”。
发布会上,天津职业大学副校长杨荣敏表示,天津职业大学威县分校的建立,探索实施了全国首个跨省市“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威县的孩子们就近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同时,学校牵头组建京津冀眼视光技术和京津冀数字创意职教集团,与京津冀兄弟院校共同建设全国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控制技术)、车联网、精细化工、绿色包装、视光、智慧社区养老、现代旅游饭店等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学校服务三地中小微企业项目60余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武清区教育局局长刘洪生表示,“通武廊”三地共同组建12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及1个职教联盟、1个特教联盟、1个幼教联盟,涵盖三地63所学校,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先行示范效应逐步成形。三地互派干部、教师交流学访,共建教育实习基地,联合开展“高级研修班”,选派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跟岗研修,打造引带式交流培养模式,推进区域教育协同持续纵深发展。
天津一中校长杨静武表示,2019年1月,天津一中与河北雄县一中签订共建协议。学校派出优秀干部挂职雄县一中副校长,开展干部跟岗学习、班主任培训、学科团队交流互访等活动,通过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师带徒等方式,有效提升雄县一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构建学校间网络平台,打通“空中课堂”,开展“同课异构”,开放共享天津一中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多元评价系统等优质教育资源。2023年8月,双方签订新一轮为期5年的共建协议,天津一中雄安校区正式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