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不可移动文物主题游径
全面展示我市历史文化遗产
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赋能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天津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金、元时 期。至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设卫, 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南下夺取政权赐名“天 津”。天津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 化底蕴,人文与自然景观风貌独特,拥有 众多珍贵的文物建筑,天津中心城区现存 的宫、阁、文庙、会馆等建筑和文物遗址, 立体而形象地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是文化寻根的重要载体。
📍故里寻踪主题路线:①天妃宫遗址——②天后宫——③玉皇阁——④文庙——⑤天津老城博物馆——⑥天津广东会馆——⑦鼓楼博物馆
天妃宫遗址
天妃宫遗址位于河东区大直沽中路。遗址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已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有元、明、清文化遗存。天妃宫为元朝敕建,与天后宫东西相望,形成独特的格局和罕见的祭祀体系。天妃宫遗址是金代直沽寨发展为元代海津镇的标志,在天津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现遗址上建有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2002年,天妃宫遗址被批准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是天津市第一座遗址类博物馆。2008年,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天津集文物收藏、遗址保护、妈祖研究、考古展示为一体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对外文化交流窗口。
图源:网信河东
天后宫
天后宫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坐落于天津三岔河口之海河西岸,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正中,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天妃宫之一。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壮观,庙宇坐西朝东,面向海河,占地面积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两侧配以钟楼、鼓楼、关帝殿、财神殿、其他配殿及过街楼张仙阁等建筑。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天后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天后诞辰,以天后宫为中心举行大型民间酬神庙会活动,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沿河船户、周边信众亦纷纷到来,各地商贾云集,热闹非常,这也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业街——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荣。1986年天后宫开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沿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1982年7月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海河西岸、古文化街东侧坐西朝东,面向海河。玉皇阁在古代天津是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初期,宣德二年(1427)重建,历经明、清多次重修。阁内外原有旗杆、牌楼、山门、前殿、清虚阁、三清殿、钟鼓楼、八卦亭和南、北斗楼等,现仅存主体建筑清虚阁一座,梁架结构具明代风格,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顶覆绿色琉璃瓦,上层檐下出回廊一周,可凭栏远眺。占地面积297.14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4平方米,是天津市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高层建筑楼阁。明、清两代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在此举行“祭星”,重阳节举行登高、攒斗等活动。
重阳登高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每逢农历九月初九,二九重阳之日,人们佩戴着茱萸,登游山岳楼阁,畅饮菊花美酒,祈颂辟邪长寿。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天津城厢地无山岳,玉皇阁位于三岔河口之滨,地域开阔,自然是登高理想之地,清人鲁之裕有《玉皇阁》诗咏:“直在云霄上,蓬瀛望可通,万帆风汇舞,一镜水涵空”,我们现在仍然可以通过诗人所描绘的场景感受玉皇阁当年的宏伟之势。玉皇阁1982年7月公布为天津市保护单位。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文庙
文庙又名孔庙,位于南开区东门内大街,天津文庙是明清两代天津地方官员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天津学宫所在地。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初建时只有大成殿,明、清增建,形成现在规模,由并列府、县两庙及明伦堂三部分组成。文庙是我国唯一一处府县合一的古建筑群。文庙占地面积12107平方米,建筑面积3243平方米,是天津市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府庙大成殿为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七间(26.6米),进深三间(11.74米),单檐九脊歇山顶,上置黄琉璃瓦。殿前设月台,上置白石望柱拦扳,台前设踏跺和御路。明万历年间庙前东西两侧建两柱三楼式过街木构牌楼各一,额题 “ 德配天地 ” 、 “ 道冠古今 ” 。现辟为天津文庙博物馆。1982年7月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源: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
天津老城博物馆
天津老城博物馆位于鼓楼东街,为清末民初英商麦加利银行买办徐朴庵旧宅,建于民国初期。徐朴庵旧宅的建筑门楼坐北朝南,位于大院东南角。大院由中部三进四合院、东西两箭道及东西两跨院构成。整体占地面积1920.5平方米,中部正院正房、厢房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中后院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厢房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四面檐廊环绕相连。2000年起在此筹建全国首家捐赠博物馆,定名为天津老城博物馆,2004年正式对外开放。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天津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位于南开区南门里大街31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天津海关道唐绍仪、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等人倡议、旅津广东客商集资修建,作为在津广东同乡会馆。广东会馆融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既体现了中国岭南的建筑风格,又凝聚着旅居天津的广东人创业的艰辛。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十四日会馆落成,取名广东会馆。当时,广东会馆主要是为初来天津的广东商人提供第一时间的落脚之地,并以会馆为平台共谋后续发展。会馆不仅提供基本的住宿等服务,也是商务洽谈、同乡聚会、节日娱乐的场所。
广东会馆原占地15000平方米,现占地面积2768.08平方米,是天津市现存会馆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主体建筑呈长方形,南部为四合院,北部为戏楼,建筑、砖雕、木雕极为精美,且人文内涵丰富。戏楼楼下为茶座,楼上为包厢,楼内中部为天井式,上筑玻璃窗大罩棚,著名表演艺术家孙菊仙、杨小楼、梅兰芳、荀慧生曾在广东会馆登台献艺。1985年,天津广东会馆成为中国第一座专门以戏剧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曹禺先生任名誉馆长,邓颖超题写馆名。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博物馆
天津鼓楼博物馆位于老城厢中心,为城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点,是天津卫三宗宝之首,历经两拆两建。现存鼓楼为2001年重建,连同鼓楼广场占地面积为6561平方米,为国家 AA级旅游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作为博物馆向社会开放。2014年原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开始对鼓楼博物馆进行基础设施和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工程。2016年12月23日,鼓楼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在一、二楼推出《老城遗韵》基本陈列。此外,为丰富展陈内容,鼓楼博物馆还推出了 “ 中西文化的交汇图片展 ” “ 光影留痕——天津老城厢地区历史照片展 ” 等主题展览。三、四层为临时展厅,不定期举办体现天津城市历史及地方文化特色的临时展览。五层正中悬挂复制铜钟一口,钟高2米,下口径1.5米,重3吨,钟声音色清脆、洪亮悠远。重新修建的鼓楼采用明清建筑风格,弥古而不拘古,体积比原来更高大。东西长27米,南北宽27米,高27米,增加了须弥基座、绿琉璃卷边、汉白玉栏杆,重檐歇山绿瓦顶,脊上飞檐走兽,较前更为美观。基座四面有拱形穿心门洞,四拱门上方恢复汉白玉门额,镌刻有 “ 镇东、拱北、安西、定南 ” 字样。鼓楼博物馆宏伟典雅,与周边的明清风格商业街建筑浑然一体,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新的旅游胜地,成为天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