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群众艺术馆承办,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馆执行的“百年传承新苗秀 盛世梨园润滨城”——天津市第十届滨海少儿评剧节在滨海演艺中心歌剧厅开幕。
作为天津市第九届市民文化艺术节重要子项活动,本届少儿评剧节共有来自京津冀、黑吉辽6省市19个地区的304名评剧新苗报名参加,最大参赛选手15岁,最小参赛选手只有3岁,最终经过遴选,88名优秀新苗脱颖而出。这些小选手们带着对评剧的热爱与憧憬,不远千里汇聚天津滨海,共同追逐着他们的评剧艺术梦想。
当舞台的灯光亮起,小选手们身着华丽的戏服,粉墨登场。他们或唱腔婉转悠扬,或身段灵动优美,将评剧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小新苗们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评剧盛宴,一招一式尽显名家风范,演唱了评剧戏歌《绣红旗》、《江姐》选段“春蚕到死丝不断”、戏曲联唱评剧《花为媒》选段“拜寿”、《穆桂英挂帅》选段“出征”、《秦香莲》选段“念状”、《刘巧儿》选段“小桥送线”等经典评剧唱段以及原创和改编的评剧戏歌《盛世风华》《唱支山歌给党听》。



来自吉林省白山市的崔煜竺、夏铭鸽带来了评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十八相送”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个美丽场景。两个孩子的表演使剧情与桥段环环相扣,让观众置身其中。“非常开心也非常激动,可以站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夏铭鸽说。他的搭档——13岁的崔煜竺表示:“我从8岁就开始学习评剧了,这次是第三次参加少儿评剧节,心情依然很激动,希望自己和搭档能有更好的表现。”
来自河北省唐山市张俊玲少儿戏曲传承基地的单晨熺和小朋友们一起表演了原创戏歌作品《盛世风华》。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以悠扬的旋律、婉转的唱腔,描绘出盛世之下的繁华景象。“我从幼儿园时开始学习评剧,我也非常喜爱评剧,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表演。”9岁的单晨熺说。
天津市宝坻区的李呈浩和小选手们带来的是戏曲联唱。经典的剧目总是百听不厌,小选手们演绎的戏曲种类都是广大评剧爱好者热衷演绎的选段,听完更加沉浸于评剧艺术的魅力之中。“我觉得孩子们唱得特别好,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感谢滨海新区给孩子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每年的评剧节都办得特别好,明年我们还会再来!”李呈浩的妈妈耿学娟说。
演出最后,全体演员共同演唱了由滨海新区文化馆创编的评剧节主题戏歌《中华瑰宝我来传》,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伴随着评剧悠扬独特的唱腔,通过评剧新苗的深情演绎,展示了评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勃勃生机和艺术活力,寓教于乐,进一步坚定孩子们的文化自信。本届开幕式交流展演,从经典评剧唱段到创新的评剧戏歌,每一个节目都凝聚着各省市辅导老师和评剧新苗们的辛勤付出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据了解,滨海少儿评剧节已经走过了九个春秋,每一届都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和精彩的瞬间。而这第十届更是在前九届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突破。原创评剧新作《文化春雨润滨海》、《天津市滨海少儿评剧节十年历程宣传片》、《天津市滨海少儿评剧节原创作品集》、“薪火相传”评剧名家进校园、各省市优秀新苗交流展演、京津冀评剧名家携优秀新苗汇报演出等内容,更是将本届少儿评剧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次天津市第十届滨海少儿评剧节开幕式的成功举办,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它不仅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见证。通过这些少儿选手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到了评剧艺术在新一代身上的延续和发展。这不仅为评剧艺术的未来培养了坚实的后备力量,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形式。”滨海新区文化馆馆长田宝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