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通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和平区在劝业场街道福明社区积极探索“148”幸福密码法律服务品牌。即以党建为引领,以进小区、进校园,进商家、进居民家中的“四进”工作为依托,以增强居民群众安全感、满足感、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自豪感、尊严感、幸福感等八种美好感觉为工作目标,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及时对接居民群众法律需求,破解群众宜居生活的“幸福密码”。
深化普法教育
家住山西路上的周阿姨前段时间犯了难,因为她的一位邻居总是喜欢在门前堆放大量的纸壳杂物,破坏了生活环境,造成出行不便,又容易引起火灾等安全问题。为此,周阿姨多次与这位邻居交涉,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碍于老邻旧居几十年的情分,周阿姨也不愿意与邻居撕破脸皮。于是周阿姨找到社区,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听到周阿姨的诉求,社区工作人员当即联系社区律师入户开展工作。律师和社区工作人员从邻里感情方面进行劝解,又从相邻权法律责任层面进行分析,让周阿姨的邻居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从此之后再没有在门前堆放过杂物。
周阿姨的案例是普法工作重要性、实效性的生动体现。据介绍,福明社区依托和平区政法力量,发展壮大以司法社工为主导,以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为主力的力量,并从政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单位邀请专家型人才担任顾问,搭建好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同时招募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师生、退休政法干警等社会力量参与法律志愿服务,在提升基层法律服务力量,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进小区、进校园、进商家、进居民家中,开展普法活动。
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新模式
一个周末的晚上,一名十二三岁的男孩满脸泪痕、泣不成声、慌慌张张地冲进福明社区居委会。孩子的情绪非常激动并伴有自残倾向。社区值班人员急忙上前安抚。他们从孩子断断续续的讲述中了解到,他因为玩游戏与爷爷发生了矛盾,想离家出走。因为参加过社区在学校组织的模拟法庭,他想到向社区寻求帮助。值班人员一边耐心劝导孩子,一边联系社区民警。民警来到居委会后,与社区值班人员一起安慰孩子的情绪。待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居委会又与他的学校取得联系。家、校、社区三方联动,守护着孩子,让他的成长重回正轨。
不仅是福明社区。近年来,和平区政法系统常态化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及时了解和收集社区居民的想法和需求,把排查矛盾纠纷融入网格员的日常巡察走访,将居民群众的八种美好感觉的需要融入工作日常,努力将社区居委会建设成为群众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娘家”。当前,和平区已经建立起政法各单位、社区、学校等多方联动、快速响应的急难问题处置机制,各类突发矛盾纠纷和紧急事项初步形成化解机制,提高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打造法律服务供给新平台
据介绍,和平区委政法委积极推动区法院、司法局、社会保障、民政、信访、工会、共青团等相关部门与街道社区的联系,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诉讼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有效对接,努力提高群众获得公共法律服务的便利性。同时,积极发挥社区“大党委”统筹作用,着力构建法律服务“全平台”,持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人民调解组织等机构的工作衔接,通过全流程服务,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举措。
针对部分特殊人群出门难、隐私事情不愿当面说等问题,和平区政法系统建立“云治融合”机制。例如:推动福明社区与劝业场司法所共同打造“云帮办”线上法律服务平台,满足特殊人群法律服务需求,提供足不出户的法律咨询服务。日前,80多岁的秦奶奶收到法院传票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在法律服务微信群中求助。网格员看到消息后立即通过“云帮办”平台连线秦奶奶和社区律师,通过专业咨询彻底缓解了老人紧张的情绪,并帮助老人申请了法律援助,快速解决了老人的法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