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种植苹果树的过程中发现叶子变成墨绿色,叶片大且发皱,新稍贪青旺长,树容易‘风干’,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氮过剩的问题了。”9月20日,一场苹果专用肥施肥技术培训在甘肃瑞农农业就业帮扶工厂举办。为了帮助甘肃宁县果农提升种植技术,增收增产,天津市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邀请到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陈晓明走到田间地头,为就业帮扶工厂的果农带来了一场苹果种植“干货”讲座。
原本计划40人的培训,天津专家来讲课的消息传出后,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培训室里挤下了100多人。“我来宁县有十几次了,最早指导农民种植金银花、黄花菜,大家提升了种植水平,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果农也很信任我们。”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陈晓明今天给果农带来的是关于种植苹果专用肥施肥技术的培训。他告诉记者,今天主要和果农们介绍了苹果种植过程中缺少氮磷钾等矿物质或者缺肥的症状。让果农在栽培过程中通过合理施肥,从而减少种植过程中的损失,一方面降低种植风险,另一方面提升苹果的质量。
“我们今年有一个研究意向,就是通过深加工来增加苹果的附加值,带动第一产业发展。原料好了,无论是鲜食还是进行深加工,价值都会更高。”陈晓明说,“我们还在攻破面粉、紫苏深加工的关键技术,结合当地的农业资源进行产业化布局,通过第二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户增加收入。”
甘肃瑞农农业就业帮扶工厂总经理钟继伟告诉记者,“我们从2018年开始到宁县做有机肥生产企业,与天津的科研部门一起就地取材,研发了快速成肥的技术,把各种污粪经过分解发酵变废为宝,最后成肥。宁县有大量的苹果种植基地,农民自己也有果园。今年,我们和20个苹果种植示范基地合作作为试点。指导果农从源头使用有机肥。相对于传统肥料,有机肥配比更加科学,专家来指导大家怎么科学配比施肥,既不浪费肥料,又能达到促进果蔬生长的效果,提升苹果的口感和品质,农民也能卖个好价钱,拉动农民增收。”
参加当天培训的果农王文忠家里有100亩流转土地用来种植苹果。王文忠说:“我2018年开始种苹果,开始每亩结果两三千斤。按照科学配比施肥,今年每亩将平均增收10%到15%,以后每年都是这个增收幅度,到第十年进入稳定期,亩产能达到6000斤。”
培训结束后,果农们意犹未尽,觉得收获满满。像王文忠这样的果农,在宁县还有很多,在天津对口帮扶的政策下,农民的种植收入越来越高,日子更是越过越好,逐渐形成了一条优质循环产业链,从根本上为村民兜底,助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