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为了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管理及诊治,降低其危害,近日,天津医院呼吸内科梅早仙主任在天津市内科学年会上做了关于“如何优化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及预防管理”的专题报告。本文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其中,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起病急,非常凶险,可能引发猝死,被医学界称为“沉默的杀手”。而大部分的肺血栓栓塞症栓子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统计显示,90%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下肢,10%发生在上肢。
哪些人易得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人群和易患因素包括:
①骨折、创伤、外科手术患者;
②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尤其接受化疗)、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风湿免疫性疾病、心功能不全、肾脏病(尤其肾病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避孕药、雌激素等)等内科疾病患者;
③有家族遗传易栓症的人群;
④其他因素:包括老年、长期卧床、肥胖、久坐不动、长途旅行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静坐超过4小时,血栓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长途旅行包括长途飞机、长途高铁、长途汽车等。“经济舱综合征”就是指由于空间狭小,长时间久坐使血液循环相对较慢,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容易发生血栓事件。
如何早期识别
①单侧腿肿:肺血栓栓塞症75%-90%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所以重要的一条早识别的方法就是看腿。看是否有单侧腿肿,双侧髌骨上缘以上15cm处,髌骨下缘10cm处相差>1cm,同时伴或不伴皮温升高及疼痛,可能提示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发现单侧腿肿,小腿肌肉有明显的压痛感,特别是还伴有胸闷症状等呼吸道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需要注意鉴别的是,很多老年人双腿下垂时间长,也容易出现腿肿,但这种腿肿是双侧同时出现的、对称的,一般起身活动或抬高双腿休息后可以自行消失;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腿肿多为单侧腿肿,且小腿肌肉有明显的压痛,休息后仍持续存在。
②大部分患者常表现为胸闷、胸痛、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活动后气短。这种胸闷、胸痛症状一般持续存在,部分伴有低热。也可表现晕厥、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
早期识别以上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表现、对于基础疾病规范诊治、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对于具有中高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预防抗栓措施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及降低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
如何预防
日常生活中避免不良生活方式是最简单的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措施:
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身体机能允许的情况动起来,适当运动,即使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运动可在室内适当走动,避免久坐久躺。
②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30以内。另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喝水,适量饮水可以有效降低血粘度,缓解血液血稠,降低血栓的风险。建议心、肾功能正常的人饮水量保持在1500-2500毫升/天。其他的基础疾病的诊治及预防需要及时就医或者咨询专科医生。
在梅早仙主任的专题报告中,结合了国内外文献及临床经验系统介绍了内科、肿瘤科、外科、骨科等各专科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预防管理措施,并且对2024年国际血栓联盟的“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管理”共识声明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
希望广大群众及病友关注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症状早期识别,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相关基础疾病规范诊治,远离静脉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