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胰腺癌早期诊断患者比例低,中晚期患者生存较早期差距明显。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早诊手段、早筛模式,以及缺乏病程中有效的监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在2024天津胰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讨会上表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防治中心自成立以来,着力挖掘胰腺癌诊治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肿瘤基础研究领域的理论突破,针对胰腺癌早期诊断、新辅助治疗理念、基础转化研究等领域,探索出以高质量科研推动胰腺肿瘤精准诊治体系的“天津模式”。
以“癌症之王”著称的胰腺癌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药物有效率低、5年生存率低“三高四低”的特点,成为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在临床治疗中,有15%~20%的患者处于早期,5年生存率仅8%-16%;80%患者为局部晚期或转移,平均生存时间仅有6个月左右。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2022年我国胰腺癌新发患者11.87万人,发病率排名第十;胰腺癌死亡患者10.63万人,死亡率排名第6。为了进一步探讨胰腺肿瘤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为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更多指导,由天津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2024天津胰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讨会”于11月30日在津召开。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胰腺领域的学科大咖及青年才俊围绕胰腺癌的外科治疗,新辅助治疗及临床研究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深入探讨了胰腺外科领域的手术技巧,并发症处理策略,围手术期病人管理等,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分享各自的宝贵经验。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天津模式”
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郝继辉指出,目前胰腺癌诊疗早诊困难,可手术切除率低,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早起复发转移,晚期患者化疗疗效差,缺乏有效的诊疗评估和筛选手段,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尚有待突破。为突破胰腺癌早期诊断瓶颈问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建立并推行胰腺癌早期诊断、干预的“天津模式”。建立胰腺癌早筛液态活检体系,包括蛋白芯片、CTC检测等。搭建胰腺癌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分析平台,筛选胰腺癌诊断特异分子标志物。实现胰腺癌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
胰腺癌治疗的“天津策略”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余俊指出,新辅助治疗是提高胰腺癌手术根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治疗方式,中心在胰腺癌新辅助治疗优势人群筛选、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等方面均提出了“天津策略”:即以关键分子靶点作为优势人群的筛选标志物,用类器官药物平台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选择的依据,利用生物标志物联合影像组学作为疗效评估策略。此外,中心总结既往胰腺癌临床分级的局限性,提出了包括解剖学、肿瘤学和生物学三个维度的“天津标准”,可以有效指导胰腺癌治疗决策。
基于该中心的胰腺肿瘤精准诊治体系的“天津模式”,开展多项临床研究,涵盖术前新辅助、胰腺癌外科、术后辅助治疗及姑息治疗等各个环节。在“天津模式”的指导下,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显著延长,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