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在工业制造七十余年的发展之路上,高端装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技术含量、附加值高、数字化程度高的工业明珠,高端装备产业能够成链发展,往往说明了一座城市的综合工业实力。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高端装备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2024年,全球首套海上高温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在滨海新区交付;重达471吨的大型模锻挤压液压机核心部件从北辰区吊装发运;国内首创微米级传感器在天津实现大规模交付……工业母机、机器人、电力装备等成为天津高端装备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京津冀手挽手90家企业拉起“朋友圈”
作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成员,天津牵头建立“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首批吸纳会员单位90余家,覆盖京津冀三地智能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搭建起智能制造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扎实推进工业母机产业链向纵深发展,天津在今年5月,联合北京、河北两地印发了《京津冀工业母机产业链协同招商工作方案》,聚焦产业链堵点、卡点,充分发挥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工业母机产品高端化。
天津与北京市、河北省密切配合,三地围绕机器人产业链签署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南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2个园区纳入“机器人+”产业园,打造可推广复制的机器人产业协同样板。
“871亿”“59%”“5500亿”特色产业强力推进
天津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陆路节点,轨道交通的发展,一度带动了天津工业的兴起。轨道交通作为天津的特色产业,在2024年也迎来了一次提升的新机遇。紧抓“两新”政策带来的新机遇,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壮大规模、提质增效,天津着重在特色领域经常性开展撮合对接活动,组织召开“天津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撮合对接会暨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和采购需求春季发布会”,累计发布投资计划75项,投资额871亿元,采购需求264项,采购额111亿元,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深业务合作,为企业稳增长提供对接平台。
说到交通节点,“九河下梢”的天津卫总也离不开船的话题。天津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帮助区域内总装企业提升效率、节省成本。其中,中船(天津)的本地配套率由2022年的不到30%提升至2023年的50%,2024年一季度,推动中建钢构、天津金光达等5家企业纳入供应商名录。截至目前,中船(天津)69家供应商企业中,本地企业达到41家,本地配套率提升至59%,总体实现了本地配套率逐年提升。
与此同时,依傍渤海湾的天津,一直也没忘记逐梦深蓝的海洋强国梦。在津央企海油工程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天津海洋装备产业联盟,成员由成立之初的88家企业扩展到166家,资产总规模达到5500亿元,营业收入由1400亿元增长到2200亿元以上,盟内企业2023年与天津地区企业签订支出合同金额达102.6亿元。今年来,备受瞩目的深水油气装备“海葵一号”与“海基二号”都是由这家企业制造的。
2024年上半年,天津高端装备产业链有规上工业企业达784家,完成产值711.63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6.7%,增长5.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68%,增长4.9%,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高端装备产业链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