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脂质合成和代谢紊乱的疾病,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高脂血症的有效防控不仅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在防范高脂血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等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特别是营养和运动干预对高脂血症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高脂血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今天就为您介绍一下具体内容。
怎么吃
健康膳食
在高血压健康膳食原则(详见:【高血压营养及运动指导原则】控制血压,该怎么吃怎么动?)的基础上,保证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不低于50%,不建议生酮饮食。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帮助搭配不同种类食物。
提示
生酮饮食法:一种特殊的饮食疗法,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案,用于控制癫痫发作,对减轻体重也有一定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对健康不利。不可擅自采用生酮饮食法,需要先详细咨询医生,明确个人身体状况是否适合。
控制能量摄入
通过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每日膳食总能量以达到或保持健康体重为宜,注意肌肉量的维持。超重和肥胖人群应控制能量摄入,可根据减重目标,在现有能量摄入基础上每天减少500kcal左右的能量摄入。
注
500kcal相当于约5根香蕉、2条坚果巧克力、4小片煎培根、2片牛排、1个汉堡或1个奶油甜甜圈的热量。这个热量值也相当于一碗米饭的热量。
控制脂肪总量,少油烹饪
以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20%-25%为宜,每日烹调油不超过25g。
25g油参照物:25g食用油放在喝汤用的白瓷勺里,刚好是两勺半。矿泉水瓶盖子作为参照物,大约需要5个矿泉水瓶盖子的油量。
选好脂肪来源,减少饱和脂肪酸
以饱和脂肪酸摄入功能比不超过总能量10%为宜,尽量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特别是富含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参考下表列举的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每天摄入25g-40g膳食纤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新鲜蔬菜不少于500g,新鲜水果摄入200g-350g,多吃粗杂粮和豆类。高胆固醇血症人群除上述建议,高胆固醇血症人群
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少于300毫克,适量增加富含植物甾醇食物的摄入,如燕麦、玉米胚芽油等。
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
除上述建议,应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特别是精米精面类食物,应限制饮酒。
高脂血症合并多种疾病患者
可采纳相对应疾病饮食指导原则,如出现不一致,可根据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筛选。
关于高脂血症健康膳食原则,总结起来就是“少吃、少油、限酒”的健康饮食习惯,服用降脂药的朋友记得遵医嘱按时服药。
怎么动
运动指导原则
高脂血症仅靠饮食控制还不够,还必须动起来。
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充足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
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进行250-300分钟的中等至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提倡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训练并辅以柔韧性训练。
适度量力,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可参考下表)
提示
储备心率(HRR)是指最大心率(HRmax)与静息心率(HRrest)之间的差值。HRmax可以通过公式:HRmax=207-(0.7×年龄)或者HRmax=220-年龄来计算。个体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心率的高低来衡量运动的强度。目标心率是储备心率乘以相应的百分比再加上静息心率来计算得出。
高脂血症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副作用。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导致肌肉损伤,出现肌肉无力和酸痛。如果服药期间,运动时出现异常或持续性肌肉酸痛,应及时咨询医生。
特殊高脂血症患者需额外评估。对合并心血管病中高危风险的高脂血症患者,在开始运动前应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和运动测试(如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测试等),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运动方案。
高脂血症患者运动训练的禁忌症
高脂血症患者在伴有以下情况时,应遵从医师建议选择适当运动类型及强度。
1.静息心电图有明显的缺血表现、2周内有心肌梗死或者其他急性心血管事件;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者其他瓣膜疾病;
5.心力衰竭失代偿;
6.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7.急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8.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9.急性血栓性静脉炎;
10.其他妨碍安全和运动锻炼的残疾;
11.电解质异常;
12.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静息最大左心室流出道压差>25mmHg;
13.主动脉夹层。
总之,运动对高脂血症的好处多多,如可降低血脂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心血管病急性发作概率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要进行规律的科学的运动,并长期坚持,而且运动的形式和强度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盲目照搬或攀比。
如果您有相关疑问,可以到健康管理科现场寻求专家的帮助。(地址: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天津医院门诊B座2楼)
关注【天津市天津医院健康管理科】
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