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在武清区大良镇田水铺村,春节前夕买萝卜的小客车、大货车络绎不绝。“多亏了交通局给我们村修建了宽阔平坦的道路,买萝卜的小客车、大货车都可以直接进村,进大棚园区,让‘小兔拔拔’优质水果萝卜畅销全国。”武清区大良镇田水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书义高兴地说。
多年来,武清区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小康为重点,确保实现“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总目标。“四好农村路”增强了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武清区涉农镇街共26个,622个建制村,农村公路管养总里程达到2189公里,桥梁243座。该区把建好农村公路放在重要位置,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优先支持,并纳入该区重要民生项目。2024年,武清区提升改造农村公路110公里,桥梁8座。其中乡村公路85公里区,县级公路25公里,惠及农民约10万人。创建了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街镇(梅厂镇),创建了下伍旗镇苗西路、南蔡村镇天民路、汊沽港镇六道口绕行路三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路。“爱一路”入选中国公路学会“2024年度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名单。
为养护好农村公路,武清区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镇街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加快实行全区“一路一档”管理模式,全区共设8个公路管理站和26个乡村公路管理站,涉农街镇均成立路长制办公室,区级路长11名,镇街级路长52名,村级路长622名,完成“路长制”由试点到全面覆盖到建立长效机制。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养护时效、路域环境显著提升。
依靠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武清区打造“农村公路+经济、产业、生态、旅游”等多种模式,为村庄注入新活力,实现交通提升、乡村振兴“双赢”。
2025年,武清区将全面加快发展农村公路路衍经济,推动“农村公路+”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一体化建设试点,因地制宜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继续推进构建“村村通客车”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通武廊”地区公交互联互通,健全完善农村公路长效养护机制。聚焦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沿线八镇,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片区精品路线,推进全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