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大变样了……伟大的祖国给了我们底气,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有话语权,这些肯定都是您们所盼望看到的!我为我的祖国骄傲,她是坚强、伟大、友善、美丽、活泼、勇敢的……我们的飞机不用飞两遍了,如果想,飞他个三天三夜都行……周总理、邓奶奶,您们看了这些会很欣慰吧……”这是一个15岁少女写给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的信,情真意切又稚嫩可爱。
信的作者是和平区十一中学九年级的李雨时,她特意隐去了姓名。随信一同送去的,还有一本《龙门石窟拓》字帖,它们静静地被放置在周总理汉白玉雕像前。李雨时在信中提到,周恩来总理在龙门石窟曾想购买一幅拓片,但因钱没带够,最终没有如愿。从小就关注和阅读红色历史书籍的李雨时觉得,自己必须帮助周总理完成这个心愿。
1973年10月,当时已确诊癌症一年多的周恩来总理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尚可,于是就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一行前往河南洛阳。在龙门石窟,周恩来偶遇卖龙门石窟拓片的,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酷爱书法艺术,就拿起一套散发着墨香的拓片反复欣赏,有些爱不释手。周恩来总理想购置一套,但他和身边工作人员都没有带够钱,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去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给这位不留姓名的小观众回了一封信,发布在馆里的公众号上。信中谈道:“亲爱的小观众,你提到的这件52年前的动人往事,深情记录着周恩来总理病重期间仍忘我工作的情景,更展现着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龙门二十品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周恩来总理对这份书法作品的珍视,是彼此精神气质的高度契合。亲爱的小观众,当你满怀真挚地将这份礼物放到纪念馆的伟人雕像前时,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有心人对伟人未竟心愿的守护,看到了一个少年的明媚与善良。若故人有知,也一定会十分欣慰吧。”
这封浏览量超过1.4万人次的回信,让李雨时看到自己微不足道的举动得到如此的重视。于是,她联系到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又再一次走进这里。
“平常我比较喜欢看书,从微信读书上看到一本《周恩来最后600天》,其中就提到了这个事情。周总理那么辛苦为国为民操劳,却无法实现买一本字帖的心愿,我就用零花钱买了字帖。”李雨时告诉记者,“正好放寒假了,就过来看看他们。信里写道我非常想入团,这次我是戴着团徽来的。马上要中考了,希望下次来的时候,带着自己考上好高中的消息,再跟周总理汇报。”
李雨时家就住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附近,从小就对两位伟人有印象。她第一次特别完整地了解两位伟人,是小学升初中的时候,看到周秉德写的那本《我的伯父周恩来》。父母经常带党史类的书籍回家,这些书籍从小陪伴李雨时成长。
李雨时告诉记者:“上初中以后,我们语文老师、历史老师讲课的时候,也经常会拓展一些历史以及感人的故事,我就开始对红色历史特别感兴趣。有时学习遇到困难了,就想想这些革命先辈和伟人们,和他们承受以及付出的相比,自己的困难不算什么。”通过阅读与周总理相关的书籍,还有一件事情让李雨时印象深刻。一次舞会,一位女学生与周总理跳舞,因为紧张,她总是踩到总理的脚,后来她就不跳了。但是舞会结束,周总理过来安慰她,说“你跳得很好”。这些小事让李雨时觉得,周总理这样一位伟人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这一次,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为李雨时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向她赠送了书籍。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王笑琦告诉记者:“今天,我们聘请李雨时同学为我馆的荣誉馆员,也欢迎她积极参加我们馆里的各项活动。今年寒假比较短,又赶上春节,但是青少年志愿者报名的人很多。馆里给这些小志愿者安排了讲解、疏导、活动执行、活动策划、拍摄、撰稿等工作,发挥孩子们的专长。现在馆里80%的志愿者都是大中小学生。我们还感觉到,家长和学校非常重视让孩子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也特别支持。”
李雨时独处的时候,经常会想到两位伟人,也会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看过这个字帖,我也能共情周总理当时对于龙门石窟字帖的喜爱之情,激发了我要练习书法的决心。最近上课、写练习我感觉比之前的干劲更大。日常我有一些偏科,但是最近,通过努力,薄弱的理科成绩也追了上来。”
就像那封回信中所写的,可爱的姑娘,愿你在书的海洋中,抬头观星,低头观心,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愈发宽广无垠;愿你心里有爱、眼里有光,做自己的小太阳;愿你有坚持、有热爱,怀揣无畏的勇气,敢于追逐心中的梦想,一生温暖而善良。
(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