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河北区在一场引人注目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区正通过创新打造智算服务新引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发布会由河北区数据局局长杨天虎主发布,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CEO孔祥朋和天大智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徐大为也参与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区智算中心成功部署了DeepSeek 671B全量模型及配套的6个轻量级蒸馏模型,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应用AI的硬件成本和技术难度,还显著提升了区域内的技术创新能力。
河北区通过深耕“人工智能+”,正逐步成为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的新高地。DeepSeek模型的成功部署和应用,标志着河北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未来更多行业场景的智能化应用铺平了道路。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优化了产业发展环境,还通过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政策引领: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新高地
河北区发布了全市首部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河北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条措施》。该政策旨在为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在算力、研发费用等方面提供补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构建更具吸引力与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生态。
基建升级:构建自主可控的智算中心
河北区大力推动智算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的智算中心总算力达到300PFlops,成为市内六区唯一已建成且采用华为软硬件全栈自主可控架构的算力中心。该中心为京津冀地区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提供普惠的公共算力、全周期的技术支持和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合作,实现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
创新驱动:DeepSeek模型赋能“模型即服务”
河北区积极拥抱国产大模型和开源大模型,发展“模型即服务”。智算中心成功完成了DeepSeek 671B全量模型及配套的6个轻量级蒸馏模型的部署,降低了企业应用DeepSeek全量模型的硬件成本和技术难度。此外,智算中心还聚焦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发展“数据即服务”,探索构建“数据资产评估评价”模型和“数据产业政策解读”模型。
产学研协同:加速技术落地与人才培养
河北区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举办多场技术论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落地实践。天津14所高校开设AI课程,加速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未来蓝图:迈向千P级算力与专业化智算中心
河北区将继续推进智算中心建设,提升算力规模和质量,争取实现算力中心1000PFLOPS的规模。同时,建设一批面向特定领域的专业化智算中心,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
合作深化:高校与企业共推科研成果转化
河北区将作为沟通桥梁,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鼓励高校根据企业需求开展科研项目,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助力传统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人才战略:培养与引进并重,打造智算人才高地
河北区将持续加强智算领域人才培养,支持更多高校和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本地发展。
合作成果:垂类大模型落地,赋能重点产业链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天大智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与河北区智算中心合作的成果。孔祥朋CEO表示,智算中心成功部署DeepSeek模型后,已累计联合发布了11个垂类大模型,并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了14个垂类模型的原生开发。未来将继续深度服务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提供模型定制化开发服务,打造模型定制化开发基地,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徐大为联合创始人表示,DeepSeek系列大模型的接入显著提升了天大智图的产品能力,降低了企业AI应用门槛,强化了行业大模型的专业推理能力,并优化了知识存储与检索。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天津智算中心的合作,共同推进大模型在更多行业场景的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