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注册资金10亿元的天津低空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整整1000000000元没看错,9个0!
由本地国企城投集团全资控股的这家公司,是一年之内天津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又一次大手笔投入、大动作布局。该公司的成立,意味着在发展低空经济的天津战队中,新添了生力军。
所谓低空经济,是在低空空域内(通常为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可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商业活动或公共服务领域融合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新经济形态。这几年大放异彩的无人机就是低空经济代表之一。
按照时间进行简单梳理会发现,去年以来,天津在低空经济持续布局上,正呈现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局面。
首先是去年2月29日,天津首个低空经济创新产业园——天津宁河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创新产业园揭牌,园区总面积500亩,首期布局10万平方米,打造小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普研学基地、生产制造基地、低空经济保障和综合服务应用中心等。
提起宁河,第一时间会想到现代农业、生态保护等。这个产业园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宁河特色,“农文旅”、七里海生态保护、智慧农业、快递物流、科普研学、竞技实训、赛事转播、公共治理等多场景全覆盖。目标则是使低空经济产业,成为该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发展成为京津冀地区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北方地区低空飞行产业示范区。
到了去年9月的时候,武清低空经济科创园在京津产业新城开园。首批9家高科技企业签约入驻,目标则是助力低空经济发展,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网络优化。该科创园占地120亩,是由上市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该公司是行业内最早布局低空经济领域的代表企业,公司董事长是北京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轮值主席,科创园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
为何要持续布局低空产业?权威数据给出了答案,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到5059.5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过1万亿元,至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低空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全国各地都在争抢这个万亿蓝海大市场。
国内至少已有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在广东,正支持深圳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省垂直起降飞行器制造创新中心;在浙江,2025年元旦这天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正式成立;在北京,将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将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提升至1000亿元……
发展低空经济,天津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科研基础上有中国民航大学、天大南开等高校资源;产业发展上拥有一飞智控等行业知名企业。伴随着低空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天津构建国内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系统,撬动万亿大市场,可以有更大作为。
观察员 彭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