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季节更迭,我市气温悄然间踏上了逐渐回升的温暖旅程,虽然七里海湿地内大部分冰面仍未开化,但候鸟大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为春日湿地增添勃勃生机。记者从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了解到,候鸟大军的“先头部队”于2月10日陆续飞抵七里海湿地,至昨天,已有200多只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15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1000余只灰鹤以及2万多只野鸭等20多种鸟类,演绎着关于迁徙与归来的壮丽诗篇。
“近年来,七里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候鸟不再仅仅把这里视为‘驿站’,而是选择留下来在此越冬或繁殖,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七里海湿地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温和的气候、丰富的鱼虾饵料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森林植被,使这里成为鸟类迁徙途中重要的‘加油站’和栖息地。”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田秀静说。七里海是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也是津京唐三角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被誉为“天然氧吧”“自然之肺”。春季候鸟迁徙期从2月中旬持续至3月底,预计有20多万只候鸟过境。在初冬时节,七里海湿地也迎来了新一轮候鸟迁徙季,过境候鸟数量超过13万只,每天停留在湿地的候鸟有近2万只。七里海湿地不仅是候鸟的栖息地,也是生态旅游的热门景点。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观鸟最佳时间为8时至10时,以及16时至17时。
韩克武是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每天负责巡查记录鸟类详情,以及保护鸟类等。韩克武介绍,如今,七里海湿地栖息鸟类从十多年前的182种,增加到了258种。数字背后,是无数七里海湿地一线人员的坚守。比如,往年这个时候仅有20多只东方白鹳飞抵这里,而今年已有200多只。深层次的原因是,近年来,市民、游客的爱鸟护鸟意识日渐提高,再加上这里植被和鱼类资源丰富,引得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到这里生活栖息。
田秀静介绍,迁徙的候鸟中绝大部分为水鸟,多在浅滩和浅水区觅食。对此,今年早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综合考虑湿地需水量要求,结合宁河区水务局通过泵站及湿地内闸涵科学合理增补或降低水位,及时营造出大面积20厘米至50厘米的浅水区,为候鸟提供良好栖息觅食环境。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巡护支队针对候鸟迁徙的特殊时段和重点区域,借助无人机以及“天空地”一体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通过热成像、监测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对湿地内的鸟类状态和人员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可以精准捕捉湿地内的突发状况,全面掌握保护区内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此外,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与多家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交流,利用监测平台的鸟类识别、声纹监测等技术,对候鸟的迁徙轨迹、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为候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七里海湿地是候鸟的天堂,每年吸引大量候鸟在此栖息和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