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宝坻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和宝坻区阳光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在黄庄洼开展鸟类监测时,惊喜地发现被誉为“鸟类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鸨,这是宝坻区有历史记录近二十年来该物种首次在黄庄洼现身,极为罕见。此次共发现两个大鸨种群,分别由7只和5只个体组成,同时,还有两只中华秋沙鸭、10多只黑脸琵鹭、10多只白头鹤等珍稀鸟类,这些鸟类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黄庄洼总面积339平方公里,位于河流附近,水资源丰富,蕴含大量的昆虫、小鱼、虾、螺、蛙等动物性食物,以及部分植物性食物,满足了鸟类的生存需求,有助于鸟类的繁殖和种群增长。“大鸨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鸟中大熊猫”,是世界易危物种之一。“宝坻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资源发展部工作人员介绍,它们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和半荒地区,食物来源包括植物嫩叶、嫩芽、种子以及昆虫、蚱蜢、蛙等。作为世界上最大型的飞行鸟类之一,雄性大鸨体长可达1米,体重约10公斤,雌鸟相对较小,平均体重3.5公斤。由于体型庞大、起飞费劲,大鸨的警觉性极高,通常在400米外便提高警惕,200米内即会惊飞,因此在野外生存时极为脆弱,需要特别的保护措施。
黑脸琵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型涉禽,嘴长而直,黑色,上下扁平,前端扩大成匙状。它们觅食活动主要在白天,多在水边浅水处觅食,以小鱼、虾、蟹、昆虫、昆虫幼虫以及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为食,单独或成小群觅食。中华秋沙鸭、白头鹤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些珍稀鸟类同时飞栖黄庄洼,较为鲜见。
如何进一步保护这些珍稀鸟类?宝坻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资源发展部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将通过保护湿地生态、完善法律约束、加强科普宣传、推动科学研究、建立鸟类保护区等措施,为鸟类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