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还未退去,北方的蜡梅花已悄然绽放,小巧玲珑的金黄色花朵缀满枝头,馥郁芬芳。大家在欣赏之余,是否了解这小小的蜡梅其实是一味有着诸多功效的传统中药材。
一、蜡梅的古今用药记载
明代《救荒本草》记载蜡梅:“味甘、微苦。”《本草纲目》中,其释名为黄梅花,气味辛,温,无毒。主治解暑生津。
《中药大辞典》中,对其植物外形进行了详细描绘(见上图),并将其功能主治概括为解暑清热,理气开郁。主治暑热烦渴,头晕,胸闷脘痞,梅核气,咽喉肿痛,百日咳,小儿麻痹,烫火伤。且孕妇慎服。从中药药理学角度,蜡梅花还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蜡梅花(花蕾)
▲蜡梅花(开放)
《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22年版)》中说明,蜡梅花为腊梅科植物蜡梅 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的干燥花蕾或花。长江以南各省有产。冬季采摘,晒干或低温烘干。药材以花蕾大、饱满、色蜡黄鲜艳、气清香为佳。
【性状】花蕾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0.6~1cm,直径4~8mm;花被片叠合,棕黄色,中部以下为多数膜质鳞片所包被;鳞片黄棕色,略呈三角形,有微毛。开放的花外层花被片卵状椭圆形,内层较短,有褐色条纹;雄蕊5~7;心皮7~14,离生。气香,味微甜而后苦。稍有油腻感。
【性味】甘,微苦。
【归经】肺、胃经。
【功能】解暑生津。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胸闷,咳嗽。外用可治疗烫火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3~6g。外用适量,浸油涂于患处。
二、蜡梅花的组方
01止渴生津
蜡梅花(末)1两,干姜(末)1两,甘草(末)1两,枇杷叶1两,百药煎1两,乌梅肉(末)1两,蜡5两。上熔蜡开,投蜜2两制丸。(《普济方》)
02暑热心烦头晕
蜡梅花6g,扁豆花9g,鲜荷叶9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03汤火伤
蜡梅花(以)茶油浸(涂)。(《岭南采药录》)
04久咳
铁筷子花(即蜡梅花)9g。泡开水服。(《贵州民间草药》)
三、蜡梅是不是梅花
二者虽都占个“梅”字,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中药材。《本草纲目》中对蜡梅有如下描述:“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意思就是指蜡梅与梅花虽然花期有重叠,花香近似,但实则不是一种“梅”。据《中国药典(2020版)》记载,梅花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性味微酸,平。归肝、胃、肺经。有疏肝和中,化痰散结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胃气痛,郁闷心烦,梅核气,瘰疬疮毒。由此可见,两者不论从科属还是药性以及功能主治,都有很大区别。
蜡梅以其独特的风骨与药性,成为我国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它既是诗人笔下的“凌寒君子”,亦是医者眼中的“天然良药”。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