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3月29日,由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及五大国家级开发区承办的第四届滨城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在滨海文化中心举行。
作为“万名学子滨城行”的首发大型活动,现场聚集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博迈科海洋工程、长城汽车等近200家企业,提供3500余个岗位,涵盖信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区内重点产业领域。来自国内外数十所知名高校的近5000名青年学子踊跃参与,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500余人。线上1200余家企业提供1.2万余个职位,参与人数达20.9万人,达成就业意向1.1万人。
本次招聘会,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组织多路引才“轻骑兵”,深入国内知名高校面对面发出邀约,共有80余所高校学子广泛参与,获得数十万人网络在线关注。
招聘会现场设置了滨城人才首站服务站,积极宣介各类人才政策,以及“吃住行娱乐游”等信息,十余个优质房源,提供“安居+乐业”的一站式保障服务,精心定制首批1000张文旅卡,只为宠“才”。在活动形式上,“线上双选+直播带岗+专场招聘会”应有尽有,搭建AI模拟面试间,智能评估、精准反馈。
在今天的活动中,五大国家级开发区全部“重装出列”,还有时下爆火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到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石油石化产业领域,大模型算法分析师、铁路信号设计师、计算机病毒分析师、虚拟仿真工程师等职业,一批“中”字头企业“组团”延揽人才。活动现场还设置博士后工作站专区,80余个博士后岗位虚席以待,到场博士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00余人。
“我是从网络上看到滨海新区要举办这次招聘会,还预约发放文旅卡,我想深入了解滨海新区发展环境,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到场企业和我的研究专业很契合,我已经投递了几份简历,对在滨海新区发展充满期待。”来自南开大学的博士生马娟说。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专业博士生段庆霞专门从津南一早赶到滨海,她表示,选择工作比较看重所在的城市和专业方向,今天有专门为博士设置的岗位,一些生物医药的岗位与自己所学比较契合,希望能在津找到合适的工作,留在天津。
今天到场招聘的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设置了从大专到硕士不同岗位,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赵彦松表示:“现场投递简历内容与企业需求匹配度比较高,我们对软件工程师要求是硕士学历,更看重逻辑思维和计算机语言应用能力,装备工程师岗位需求是大专及以上学历,更倾向于求职者的动手能力、识图能力和沟通能力。我们提供的薪资待遇是同行业里比较好的,要吸引人才,必须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我们对滨海新区的发展环境很满意,尤其是近年来出台的人才政策也很‘解渴’,我们将进一步增加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产能。今年已经投资11.5亿元启动建设智能化配套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投产,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为美丽‘滨城’建设贡献新力量。”长城汽车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滨海新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以创新精神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连续多年举办招才引智全国行活动,吸引超1000所高校、约3900余个人才创新团队参与人才节盛会。举办境外人才赛,在香港和新加坡设置赛区,在德国设置欧洲报名点,吸引来自21个国家(地区)、160个原创性、高成长性的海外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同台竞技。2024年入选的31领军人才所在单位注册资本超182亿元,员工2万余名,累计实现营收超740亿元,纳税额突破21亿元。
同时,滨海新区构建了“人才+政务+科创+金融+商务+知识产权”协同服务模式,从产业布局、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协同创新和技术升级等维度提供产业发展指引。两年来精准对接超1000个优质项目,已落地484个,总注册资本近90亿元。从“宜居宜业宜游宜乐”角度完善“人才首站”云端站,启用京津冀(天津滨海)数字游民国际人才港,汇聚“政产学研金用服”要素,集成式设计全周期服务应用场景,形成扁平化引智矩阵。
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孙林表示,滨海新区到2027年人才总量要突破100万,目前是93万,未来两年内新区有近10万的人才需求。滨海新区制定了“1+2+N”引才政策,新区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各类资源基础较好,特别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滨海新区的8大主导产业优质企业聚集,适合各类人才求职、创新创业。
今年滨海新区将继续举办“智汇滨海”人才节系列活动,本次招聘会,作为今年“智汇滨海”人才节的人才开篇之作,大会同步启动“万名学子滨城行”系列活动并陆续开展“博士滨城行”“创业导师走进留创园”等系列活动40余场,让更多青年才俊知滨城、爱滨城,在滨城成就精彩人生。(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