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发展,拓宽大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渠道,打通各个学段思政课衔接壁垒,近日,由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联盟主办的“沽上百年 匠心领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活动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南开大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咸水沽第一中学、津南区实验小学的30余名大中小学生们携手走进“钟鸣盛世”非遗传承基地和空间智能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实地调研、小组讨论、实操体验的方式开启了一场生动无比的思政课学习探索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活动打破了以往教学各自为战、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大学、高职、中学、小学学生1:1:1:1混编成组,形成以高带低、多元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学段的学情特点,小学阶段重在认知启蒙与道德情感培养,中学阶段侧重技能实践和政治素养提升,大学与高职阶段突出创新应用与使命担当强化,使学生在同一课堂中都能学有所获。
01
钟承旧韵 匠启新功
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钟表组装体验课
在“钟鸣盛世”非遗传承基地,一座座工艺精湛的古钟表让学生们了解到古董机械钟表不仅是时间的记录者,更是传统工艺的瑰宝。在机械手表装调实训基地,微观机械世界的精致与严谨更是引发了大中小学生们对“工匠精神”的思考。
“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要专注、认真的钻研。”津南区实验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在亲自观察了解手表机芯的结构后发出惊叹。
“我心目中的工匠精神是热爱本职工作,追求精益求精,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咸水沽第一中学的学生表示,通过实践与老师的讲解,他了解了海鸥手表机芯的精密制造技术,从而更加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天津工业转型中的体现。
“工匠精神还必须追求突破与创新。尤其是当今社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更离不开工匠精神。”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学生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勇于打破陈规,对自己发起挑战,为实现中国的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理论拓展环节,历史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同台授课,并与学生积极互动,气氛热烈,学生们对天津工业历史脉络和现代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02
智 “机” 飞跃,创领新程
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无人机体验课
“同学们,知道现在无人机能做哪些工作吗?”“航拍”“播种、撒农药”“还能送快递。”一走进空间智能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无人机展厅,大中小学生便被展厅内各种各样的无人机所吸引,讲解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无人机相关的科普知识,以及无人机在农业、消防、安防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到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高中物理中的无人机科学有哪些?牛顿第三定律、多普勒效应、波的干涉等等,这些物理知识体现在无人机的方方面面......”物理课教师通过科学原理,讲述了无人机的设计与开发涉及哪些专业学科等问题,激发了他们的专业兴趣。
“你负责图纸切割、他粘合木制手抛飞机,我根据图纸计算机身、机翼比例画图......”在无人机体验课上,大中小学生相互配合一起制作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无人机”。
“起飞成功。”当木制无人机起飞那一刻,全场一片欢呼,学生们在零件组合拼装中再次体悟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
拓展新维度
提供新范本
参与活动的领导和教师对这场充满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2024年高职高专“萌新磨课、骨干练兵”国赛一等奖获得者周业群表示,这是一次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让思政课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天津市人大代表、津南区实验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张凤瑰指出,本次课程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之间的“共情”“共声”“共享”,为思政课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人大代表、咸水沽第一中学教师刘春艳认为,本次课程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为大中小学思政实践课一体化蓬勃发展种下了一颗种子。
天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一博老师指出,本次课程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力探索,突破了以往仅将“一体化”局限于教师团队中的定势,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本。
今后,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将进一步发挥服务职能,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思政教育新维度,凝聚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学合力,增强院校互动、校企联动,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注入思政动能,开创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