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感受城市的脉动,用真诚提升城市的温度”,4月1日,和平区区长郑伟铭走进《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5区长访谈”,谈思路、话举措,回应群众关切,全方位展示变化中的新和平。
“城市更新让城市‘二次生长’,古老街区蝶变新生,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民政是民生之政、为民之政。近年来,和平区聚焦民政“智”变,用好“智慧化”“大数据”手段,围绕“一老一小”,办好民生大事。从民政产业5大经济“多点开花”,到智慧赋能打通“最后一公里”,再到创新“海棠五伴花儿式养老”,和平民政的创新实践,描绘了一幅“科技有温度,民生有质感”的幸福画卷,荣获天津市唯一一个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等荣誉。
01
民政产业“多点开花”
民生福祉“节节攀升”
夜幕降临,和平区新兴街宜昌道33号商业综合体人来人往,热气腾腾的饭菜抚慰疲惫,便民药房守护着居民健康,每个空间都储满了正在发芽的生活,空置多年的旧楼,如今呈现出勃勃生机。
宜昌道33号商业综合体的改造是和平区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自去年9月改造完成以来,吸引了韵景食宴、良票餐饮、益丰药房等多家优质便民商户入驻,形成便民商业圈。其中,人气爆棚的“良票”自选食堂融入志愿底色,为周边居民,尤其是“一老一少”、外卖骑手等提供了极大便利。
如今,和平区正以创新之姿,着力拓展多元民政产业,发展银发经济、甜蜜经济、社区经济、协会经济、慈善经济,让民政工作从单纯的“花钱”转变为助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努力把各种资源吸附在和平、深耕在和平、蝶变在和平,培育壮大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
走进和平区,能明显感受到银发经济的蓬勃生机。针对老人占比高、需求高等特点,和平区积极构建“养老+行业”多元融合业态,引进健飞康复医疗、中健初实等4家养老企业,推进大家保险、茵诺科技等一批机构落地,盘活存量房屋1.5万平方米,有力推动了养老产业发展。借助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快适老化改造,举办银发经济主题展会等活动。成立和平区养老产业联合体,开发“和家慧”家护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提供助餐、助医等一站式养老服务。探索市场化中高端健康养老服务与普惠性养老服务并行路径,立足“健、医、康、养、融”,盘活区内闲置房屋,打造集社区智慧食堂、适老化展厅、健康驿站、剧场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产业园和全领域康养综合体,形成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养老生态圈。
甜蜜经济也增添了别样魅力。筹备设立特色婚姻登记巡回点和婚俗展览馆,作为浪漫“催化剂”,充分带动周边餐饮、婚庆、购物等业态蓬勃发展,让和平区成为充满甜蜜回忆的爱情打卡地。不少商家笑着说:“自从有了这些新变化,店里的生意更火爆了!”
社区经济领域,九和商居堪称典范。南市街新文化花园社区的九和商居联合服务中心,作为天津市首家由社区社工发起的民非企业,整合了60余户共建单位资源,构建起强大的社区共治“朋友圈”。“以前社区治理象是单打独斗,现在九和商居把大家聚到一块儿了!”社区居民张大姐有感而发。通过策划各类活动,九和商居创收90多万元,实现了从“政府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
九和商居联合服务中心成立发布会
协会经济同样成绩斐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积极引进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通过召开社会组织茶话会等形式开展多元招商,已成功引进13家企业,实际利用内资总额达1082万元。在招商过程中,工作人员深入走访、分类管理,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会员企业合作,带动行业经济发展。
慈善经济则传递着温暖与爱心。针对辖区重点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热情。慈善协会积极行动,开展东西部协作、慈善助学等活动,共募集善款2800万元。同时,广泛征集慈善救助项目,举办慈善项目对接会、公益众筹等活动,精准匹配社会需求与资源供给,让慈善资金有效投入教育、医疗、助困等领域,助力民生改善。
02
智慧赋能,解决民生“关键小事”
“很感谢这个机会,对我来说收获特别大。”和平区民政局组织的“报春晖”家庭照护者培训,让南市街的何阿姨照顾母亲手下有了准。这是和平区“津芯养老”服务品牌的一个侧写。近年来,和平区探索“智慧+适老”迅捷高效作用,打造“津芯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悦享幸福晚年。
“报春晖”家庭照护者培训
“智慧化”“大数据”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走进南营门街“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智慧乐园”。
“这里环境好,吃得好,玩得也好,甭提多舒心了。没想到老了老了,享福了。”居民赵奶奶开心地说。如今,周围社区的老人们闲暇时就来这,看看书、听听心理辅导,还踊跃参加“烘焙课”“咖啡课”,时不时让“炒菜机器人”露一手,生活别提多精彩,孩子们都笑称“老爸老妈越活越年轻了”。
中心负责人展示咖啡机、烘焙机、炒菜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从养老服务的精耕细作,到民政产业的“多点开花”,和平区创新科技融入,让智慧化、信息化手段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关键因素。
面对庞大的养老需求,和平区南营门街持续深化智能化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以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养老试点为契机,以一个中心、五个社区为老服务驿站、七大服务项目、“N”项衍生养老服务为依托,打造“1+5+7+N”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同时依托大数据,建立了包括“一线”“二屏”在内的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整合盘活养老服务社会资源。“一线”就是呼叫热线,“二屏”指南营门街居家养老服务“数据平台”和“鹤寿居家”小程序,老人用手机动动手指,就能像餐厅点菜一样在网络下单,挑选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等多项服务。南营门街鹤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自2021年10月启动运营以来累计为老人提供98721次服务,其中医疗服务15239次、助餐服务43649次、助浴服务1120次、文化养老13534次、问需服务7539次,其它各项服务共计17640次。有效盘活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脉络,让老年群体在社区过上有质量有保障的生活。
智能服务平台大屏
在和平区新兴街,科技助力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建立“疏、堵、管”治理模式,推动智能充电桩建设,新增54个充电点位和970个智能充电端口。同时,积极与城南供电公司、第三方安装公司沟通协商,将车棚的“商用电”改为“民用电”,像新河里、辅恩里小区,电费从0.79元/度降到了0.49元/度,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充电桩使用率显著提升。
接下来,和平区还将持续提升养老机构智能化水平,建立全区贯通的养老机构服务综合管理系统,通过一个平台、一张网络、一通到底,实现数据采集、在线监管、随时看护、应急响应等多种功能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在养老机构中试点推行“添爱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电气火灾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摄像头等智能设备,打造“透明养老院”。
03
创新“海棠五伴”
让老人“花儿式养老”
在和平区五大道街,“海棠五伴花儿式养老”正成为老人们幸福老年生活的生动注脚。秉持“让每一朵银龄海棠幸福绽放”的美好理念,五大道街构建起“照护陪伴、医疗相伴、美食伙伴、健康玩伴、帮扶结伴”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
中医按摩
心肺复苏演练
“照护陪伴”就像一张细密的网,将温暖与关怀送到每一位老人身边。街道全力推进“三级照护体系”,以“嵌入式”照料为依托,充分整合现有养老资源。助餐、助浴服务一年就惠及21461人次,入户义诊、剪发等贴心服务让老人们足不出户感受服务的便利。“家庭式”养老的贴心举措同样令人称赞,271个楼门新增适老化扶手,120户独居老人家中安装了智能呼叫设备。这些小小的改变,在关键时刻为老人们的安全保驾护航。“邻里式”互助则让邻里间的情谊更加深厚,低龄老人组成的“银龄互助队”,成为社区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他们相互陪伴、代买药品、陪伴就医,“老帮老、老护老”的温馨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医疗相伴”让老人们的健康有了坚实的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全街60岁以上的老年人,针对慢性病的随访,让老人们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3支由社工、医生、养老护理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医疗服务小组,活跃在各个养老机构,为老人们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与用药指导。20余家医疗机构的对接,107次医疗健康讲座及活动,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
“美食伙伴”致力于为老人们打造舌尖上的幸福晚年。对养老服务综合体进行常态化监管,联合多部门开展检查,确保养老机构和老人家食堂的食品安全。每月还通过电话随访、随机抽查等方式核查助餐、送餐服务情况,根据老人反馈调整餐食口味,确保老人们吃得安心、舒心。
“健康玩伴”为老人们构建起多维健康关爱体系。携手天津医科大学开展老年人健康监测及肌减症筛查活动,为1086人定制健康干预计划,并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新馨五大道 健康有医靠”及“养生搭子”活动,开展中医健康咨询、体质辨识等服务,让老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组织400余位老人练习国潮八段锦,一招一式间,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辅具租赁中心的服务,更是解决了许多“悬空老人”的实际困难。
“帮扶结伴”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海棠花节期间,老年人参与快闪拍摄,24小时内播放量超7.3亿次。金彭育、张振东等志愿者讲解员,生动地讲述五大道的历史与文化。“敬老月”社区厨艺大赛,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分享美食与生活的喜悦。各社会组织的公益创投项目,覆盖了街域13个社区基金账户,17个涉老项目如公共卫生间改造、老旧小区道路维修等,让社区环境更加宜居,也为养老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