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4月3日清晨,国网天津电力心连心(静海子牙)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刘卫民和同事来到静海区子牙镇王二庄村空巢老人刘风忙的家里。
“这老两口是村里的重点帮助对象,刘大爷是残障人士,腿脚不方便,大妈一个人照顾他,我们就经常过来看看。”
刘卫民骑着电动车,在村里的小路上驶得很快,春风里,一块“电力跑腿儿小哥”的崭新铭牌在车头上随风驰骋。这是刘卫民的最新标签。从包村网格员到“跑腿小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对各村情况了如指掌,刘卫民自豪地说,有了困难,村民们只认他们这件“红马甲”。
“大妈电话里说家里灯不亮了?我们来给您换个新的!”不到十分钟,昏暗的屋子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细心的队员还在开关旁贴上了荧光标识,刘卫民扶着老人演示:“夜里这亮条会发光,您一伸手就能摸着。这是我们的电话卡,拨这个电话,我们仨肯定有一个人过来!”老人攥着“电力便民服务卡”连声道谢。这张巴掌大的卡片,正是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守护农村特殊用户的“连心钥匙”。
卡片上有两个电话,承载着“双轨服务”承诺。专属电话对应网格党员,负责日常用电咨询与生活帮扶。应急热线直通补位团队,确保突发情况“秒响应”。“服务卡上的‘第二电话’是补位联络人,24小时都能找到我们。”服务队队长杜凯介绍,针对清明假期可能出现的服务高峰,每村实行AB岗轮值,“不仅要保障用电安全,更要让特殊群体在每一次走访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的温暖,真正把‘关爱一老’做到实处。"
76岁的曹广元也是此次活动的受益者。“昨天家里电路出了点问题,试着打了专属电话,今天师傅就来修了,比亲人还贴心!”老人的感慨,也是69岁独居老人柳振英的心声——她曾深夜拨打应急热线,补位队员15分钟内赶到修复用电故障,让“24小时守护”落到实处。
机制创新带来服务升级。自活动开展以来,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累计完成首轮走访216户,更换老化灯具43套、修复线路隐患67处,应急热线接听率100%,问题解决时效提升40%。队员们还将服务延伸至生活细节,帮老人代缴电费、代购药品,教残障家庭用手机绑定“网上国网”APP,让电话成为“全能帮手”。
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今年4月启动的“服务农村特殊用户”行动中,10支党员服务队以“分片包保+补位支撑”机制,为全区427户孤寡残障老人等特殊群体建立档案,入户必做“三件事”——查隐患、建档案、送卡片,实现“一人包一村,每村有补位,服务‘不断档’”。
(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