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4月4日—6日)天气晴好,群众祭扫、郊游踏青、短途旅游等出行需求旺盛,全市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呈现较快增长。
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增长显著。全市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753.5万人次,日均584.5万人次,同比增长10.04%。其中:铁路旅客到发量143.61万人次,日均47.87万人次,同比增长3.98%;民航吞吐量14.45万人次,日均4.82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公路人员流动量1595.44万人次,日均531.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71%。
群众自驾出行意愿强烈。全市高速公路交通量达342.98万辆次,日均114.33万辆次,同比增长10.17%;普通公路交通量481.52万辆次,日均160.51万辆次。
城市交通客运量保持高位。城市交通客运量1483.46万人次,日均494.49万人次。其中:公共汽电车322.69万人次;轨道交通655.71万人次;出租汽车178.93万人次;共享单车326.13万人次。4月5日,我市轨道交通全线网客运量达239.2万人次,创今年以来单日客流新高。
清明假期,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提前部署、统筹协调、用情服务,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清明假期交通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强化高速公路保通保畅。严格落实假期小客车高速免费通行政策,重点对京沪、长深、秦滨、海滨大道、津石、津蓟等车流量集中路段,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和交通疏导,通过导航软件、可变情报板、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路况和绕行信息470条,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出行路线。高速公路服务区总体运行良好,增设临时应急厕位1100个,在5处大流量服务区增设应急充电桩10个,全力保障群众休息、如厕、充电等需求。
强化提升“三站一场”服务品质。铁路部门持续加强客流动态运行监测,天津站增开临客列车3对,进出站通道应开尽开,在安检处设置急客通道,方便临近开车前15分钟到达的急客进站安检。全面排查售票、检票、广播、显示、电梯等设备设施,方便旅客通行。加强现场人员配备,有序组织旅客排队,确保旅客候车、乘降安全。优化进站路线及引导标识等,做好重点旅客预约服务和问询引导服务。
强化城市交通运力保障。开通29条清明祭扫公交专线,针对前往天津寝园、永定塔陵等公墓的855路、157路、804路等25条重点公交线路,增加5%的运力储备。全市地铁线路4月3日(假期前一天)延长运营一小时,4月6日(假期最后一天)延长运营半小时,明确扫墓接驳地铁线路和站点等信息,增加标识引导方便乘客接驳换乘,客流高峰时段累计加开148列车次。
助力交通文旅融合发展。双层观光巴士累计接待游客1.37万人次,发车358班次,同比增长1.12%。海河游船码头运行情况良好,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发送427航次,同比增长12.1%。配合“海棠文化节”,在9处地铁站设置海棠花光影墙景观打卡点,在津湾广场地铁站开展国潮快闪活动,展现天津历史文韵之美。
此外,为确保来津旅客及市民群众出行顺畅舒适,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聚焦“两客一危”、城市客运、港口营运、内河水上交通、公路运营、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通过“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线上巡查、“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加大督导检查频次和执法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防范。节日期间全行业出动检查人员1290人次,检查企业(点位)156家、车辆1745辆、高速服务区和收费站64座、工程项目16个,办理案件96起,整改隐患问题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