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与年龄老化相关的最常见的全身性肌肉疾病。俗话说“骨肉相连”,骨质疏松症和肌肉减少症相伴而生,相互调节、密不可分,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另一方的代谢和功能。因此,骨质疏松老人往往容易患上肌少症,肌少症病友也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一旦同时患上这两种疾病,它们对健康的危害会呈指数级上升,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近日,天津医院骨内科主任晁爱军、副主任医师程静、副主任医师崔秀丽、副主任医师夏荣林做客天津新闻广播《空中问诊》节目,为大家科普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的防治知识。
专家笔记
01介绍一下骨质疏松和肌少症这两种疾病?
骨质疏松:我们的骨头就像是一座房子,骨质疏松就是说房子的“砖块”(骨小梁)稀疏变少了,质量差了、“墙壁”(骨皮质)变薄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功能和内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破骨细胞破坏骨头的速度比成骨细胞建新骨头的速度快,骨量慢慢减少。这时候骨头变得很脆弱,轻轻摔一跤甚至打个喷嚏,都可能导致骨折,还可能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等情况。
肌少症:我们的肌肉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给我们活动提供动力,肌少症就像发动机的零件慢慢磨损,动力就会减弱。患者会发现自己的肌肉量越来越少,力量也不如以前,走路没力气、走得很慢,上下楼梯很费劲,拿东西也拿不动,而且很容易摔倒,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02为什么很多老年人会同时患上这两种疾病?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很多老年人会同时患骨质疏松和肌少症,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激素水平变化,比如雌激素、雄激素等分泌减少,会影响骨代谢和肌肉合成,导致骨质流失和肌肉量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活动量通常会逐渐减少,以至于缺乏运动对骨骼和肌肉的刺激,骨头得不到足够的应力刺激会变疏松,肌肉也会因缺乏锻炼而萎缩。同时,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像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对骨骼和肌肉健康很重要的营养物质吸收不好,也容易引发这两种疾病。
这两种疾病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肌肉在收缩时会对骨骼产生力学刺激,有助于维持骨量。当肌肉量减少、力量变弱,对骨骼的刺激就不足,会加速骨质流失,进而加重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身体活动不便,又会使老年人更不愿意活动,进一步加剧肌肉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03骨质疏松和肌少症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表现和危害?
以下是骨质疏松和肌少症患者的症状表现及危害:
骨质疏松:症状表现为经常腰酸背痛,疼痛会在翻身、起坐及长时间行走后加重,还可能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的情况。严重的骨质疏松会使骨头变得脆弱,轻微的外力如摔倒、咳嗽,甚至日常活动都可能导致骨折,常见的有椎体、髋部、腕部骨折,一旦骨折,不仅身体痛苦,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肌少症:主要症状是肌肉逐渐萎缩,胳膊、腿等部位的肌肉变得松弛、纤细。肌肉力量也明显下降,上下楼梯、拎东西、站立行走都变得困难,走路速度变慢,而且很容易摔倒。这会导致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04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病因有哪些?
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机能衰退,骨重建失衡,破骨细胞活性大于成骨细胞,骨质流失加速;同时肌肉细胞的再生能力下降,肌肉逐渐萎缩,引发骨质疏松和肌少症。
激素水平变化: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男性雄激素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影响骨代谢和肌肉合成,易导致骨质流失和肌肉量减少。
营养缺乏:钙、维生素D等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会影响骨钙沉积,导致骨质疏松;蛋白质摄入不足,无法满足肌肉合成的原料需求,易引发肌少症。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骨骼得不到足够的力学刺激,会加速骨质流失,肌肉也会因缺乏锻炼而逐渐萎缩。
疾病和药物: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会影响骨代谢和肌肉功能,增加患病风险。
05为什么说维生素D和骨质疏松、肌少症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维生素D和骨质疏松、肌少症关系紧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于骨质疏松,维生素D能帮助肠道吸收钙和磷,就像“搬运工”一样,把食物中的钙运到血液中,然后让钙沉积到骨骼上,使骨头更坚固。如果缺乏维生素D,钙吸收就会不足,身体会从骨骼中“抽调”钙来维持血钙平衡,久而久之骨头就会变得疏松。对于肌少症,维生素D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让肌肉更有力量、更饱满。同时,它还能调节肌肉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助于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和结构。缺乏维生素D,肌肉的生长和修复就会受影响,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力量下降,进而引发肌少症。
06缺乏维生素D有什么表现?
缺乏维生素D会有多种表现。在骨骼方面,儿童可能出现佝偻病,表现为鸡胸、漏斗胸、O型腿或X型腿,还容易出现夜间惊醒、哭闹、多汗等情况。成人则可能患骨软化症,骨头会疼痛、易骨折,尤其是腰部、骨盆和下肢较为明显。在肌肉方面,会感觉肌肉无力,容易疲劳,上下楼梯、蹲下站起都比较费劲,运动能力下降。另外,缺乏维生素D还可能影响情绪,使人变得焦虑、抑郁,睡眠质量也会变差。而且,身体的免疫力也可能降低,更容易生病,伤口愈合速度可能变慢。总之,维生素D对身体很重要,缺乏它会给健康带来不少问题。当然,由于城市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真正严重缺乏维生素D造成明显症状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数是处于一种隐性低维生素D状态中,往往没有明显表现和临床症状,需要到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身体内的维生素D营养状态是不是充足。
07维生素D最佳水平是多少?
一般来说,血液中维生素D的最佳水平用25-羟基维生素D来衡量。对于大多数成年人,维生素D的最佳水平是在50-125nmol/L之间。如果低于30nmol/L,通常被认为是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出现如前面提到的骨骼、肌肉等方面的问题。当处于30-50nmol/L时,属于维生素D不足状态,虽然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也会对健康有潜在影响。而超过125nmol/L则可能存在维生素D过量的风险,可能会导致高钙血症等不良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多尿等症状。不过,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维生素D的最佳水平可能会略有不同,具体可以咨询医生来确定适合自己的范围。
08如何正确的补充维生素D?
正确补充维生素D有多种方法。首先是晒太阳,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让皮肤暴露在阳光下15-30分钟,就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但要注意避免晒伤。其次是通过食物补充,像深海鱼、蛋黄、奶制品、蘑菇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可以适当多吃。如果通过饮食和晒太阳无法满足需求,还可以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补充400-800国际单位,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可能需要更多,具体剂量可以咨询医生。同时,补充维生素D时最好搭配钙剂,以及适量的运动,这样能更好地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帮助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09能否通过食疗来应对骨质疏松?
食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应对骨质疏松。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等奶制品,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以及虾皮、海带等,能为骨骼补充钙元素,就像给骨骼“添砖加瓦”,让骨头更坚固。同时,要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等,维生素D能帮助肠道吸收钙,相当于“运输队长”,把钙运到骨骼中。此外,像菠菜、西兰花等绿叶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有助于骨钙素的合成,对骨骼健康也有益处。不过,食疗只是应对骨质疏松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适当的运动、充足的日照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才能更好地防治骨质疏松。
10饮食补钙,应当注意什么?
饮食补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高钙食物,像牛奶、豆制品、鱼虾贝类等都是很好的钙来源。同时,要注意搭配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等,这样能促进钙的吸收。其次,要避免一些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比如,菠菜、竹笋等含草酸较多的食物,最好先焯水再烹饪,以减少草酸对钙吸收的抑制。此外,高盐饮食会使钙通过尿液排出增多,所以要控制盐分摄入。最后,要注意适量摄入。补钙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摄入可能会引起便秘、结石等问题。而且,不同年龄段对钙的需求量不同,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饮食,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适合自己的补钙饮食计划。
11怎样预防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呢?
预防骨质疏松和肌少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在饮食上,要保证充足的钙和蛋白质摄入,多喝牛奶、豆制品、瘦肉、鱼类等食物,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通过吃深海鱼、晒太阳来实现。运动方面也很关键,坚持进行力量训练,如举哑铃、俯卧撑等,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骼密度;此外,散步、瑜伽等有氧运动也有助于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生活习惯也不容忽视,要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也有利于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专家门诊
晁爱军——天津医院骨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专家门诊、周六上午特需门诊
程静——天津医院骨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临床骨密度评价医师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专家门诊
崔秀丽——天津医院骨内科副主任医师
夏荣林——天津医院骨内科副主任医师 、 医学博士
门诊时间:周六上午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