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伊始,“飞絮季”来袭。从市城市管理委获悉,我市已进入杨柳飞絮初发期,预计持续至5月上旬,约25天。目前,我市正采取多项措施控制飞絮扩散,尽力减轻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让人眼睛发痒、鼻子发堵的飞絮,实际上是杨柳雌株在春季释放的带绒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自然过程。据调查,我市现存杨柳树达20.15万株,其中雌株就有8.32万株,占比高达41%。这些“飞絮主力军”大多集中在道路、居住区、公园和单位院落,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义务植树时期种下的杨柳,如今进入“盛产飞絮”的壮年阶段。
今年气温持续升高、空气湿度偏低,再加上风力频繁,这些都成为飞絮形成和飘散的“推手”。尤其是密集片林区或成排行道树区域,一旦温度超过14℃,加上低湿度和风力刺激,飞絮便会从树梢“炸裂而出”,随风而舞,影响也随之而来。过敏人群、哮喘患者、儿童与老人,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面对飞絮季的来临,我市从源头控制、药物干预到应急处理,治理手段逐步升级。近年来,我市逐步淘汰飞絮严重的雌株,在新建绿地中尽量不使用杨树、柳树,选用无絮三倍体品种或雄株,避免“带病上岗”。
对于尚未淘汰的老树,则采用“打针”抑制的方法,每年春季为雌株注射抑制剂,防止花芽分化,从而减少飞絮源头。目前,连续五年注射的雌株已占总数七成,虽然不能一劳永逸,但已初见成效。此外,在飞絮高发期,环卫部门会集中进行高压喷水作业,增加空气湿度、打湿飞絮,降低其漂浮能力。地面环卫作业也同步加强,避免飞絮落地再度飞扬形成二次污染。
眼下,市区多地已加大喷洒频次和清扫力度,集中治理重点片区如公园、主干道等高发地带。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监测,优化治理手段,让飞絮“来得轻一点、走得快一点”。同时,建议市民出行时佩戴口罩、尽量避开林密区域,家中可关闭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