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在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以“关爱帕金森,共筑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在天津鹏瑞利康护社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术委员会发起,天津壹博鹏瑞利脑科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鹏瑞利康护社区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承办,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帕金森病防治的科普盛宴。
活动伊始,来自搜狐、网易等媒体记者对与会专家进行了专题采访,针对“帕金森病治疗新突破”“患病群体年轻化趋势”等社会关切问题,专家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为公众带来专业权威的医学指导。
媒体记者专题采访
科普盛宴 权威专家齐聚共话帕金森
上海壹博医疗集团总院长、天津壹博鹏瑞利脑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邵明博士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300万,但公众认知率仍然不足。他指出,这正是举办本次科普活动的意义所在——通过权威医学科普,消除信息鸿沟,让防治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邵明院长开场致辞
科普活动现场,多位神经内科、康复科权威专家围绕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居家康复等话题展开深入科普,从不同维度解读帕金森病: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朱晓冬主任:《战胜帕金森》
●天津市环湖医院康复科朱志中主任:《帕金森患者的居家康复管理》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李欣医师:《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与症状管理》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周丽娜主任:《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识别和治疗》
●天津壹博鹏瑞利脑科医院邵明院长:《帕金森病的前沿研究与未来展望》
朱晓冬主任主题分享
朱志中主任主题分享
李欣医师主题分享
周丽娜主任主题分享
邵明院长主题分享
在本次科普活动中,邵明院长重点介绍了天津壹博鹏瑞利脑科医院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脑起搏器手术(DBS):采用双通道无线远程脑起搏器和植入式可充电闭环刺激器,优势在于能够动态采集脑电信号,通过智能算法实现个性化参数调节。
●经颅磁刺激技术: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性 DBS 方法,在缓解轻度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方面,如运动迟缓和震颤可行且安全。
神经调控经颅磁
●康复运动疗法:已有众多证据证实肢体活动和锻炼可以从多方面有效改善患者健康。包括PT(粗大运动训练)、ST(言语、口肌训练)、OT(作业训练)、高压氧、水疗等康复手段。
邵明院长表示,这些创新技术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非运动症状(如异动症等)的全流程闭环疗法,是转折性的突破。
多方携手共筑抗“帕”防线
研究表明,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帕金森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中八段锦作为我国传统养生功法,通过柔和连贯的动作能有效改善肢体协调性,对预防和延缓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进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本次活动特邀请天津壹博鹏瑞利脑科医院康复治疗师带领现场观众进行八段锦练习。
在舒缓的音乐中,现在观众及专家学者认真学习每个动作,现场气氛热烈,不少参与者表示“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实用锻炼方法”。
现场教学八段锦
作为本次活动的联合主办单位,天津壹博鹏瑞利脑科医院与多家三甲医院通力合作,重点推进了:
认知升级
破除常见误区,提升公众对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
方案优化
从精准用药到居家护理,提供全周期管理指导。
支持赋能
构建患者心理支持体系,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资源整合
促进多学科协作,推动区域诊疗水平提升。
活动结束后,许多老年朋友仍意犹未尽,纷纷围着各位专家学者咨询帕金森病相关问题。专家们耐心倾听、亲切解答,针对每位咨询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建议。本次活动各院专家齐聚一堂,实现了资源整合,为提升帕金森病综合防治能力注入了新动力。
活动结束后 专家解答观众问题
帕金森病=手抖?这些症状更需警惕
帕金森病(PD)作为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我国患者已超过300万。许多人对其认知仍停留在"手抖"的表象,实则危害远不止于此:
●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
●非运动症状: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抑郁焦虑、便秘等“隐形杀手”。
值得关注的是,约10%的患者在50岁前发病,打破“老年病”的刻板印象。但通过“药物+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的综合方案,配合科学管理,能够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活动虽已圆满礼成,但关爱不会止步。正如邵明院长所言:“我们要学会与帕金森病共处,适应它,但绝不屈服于它。”未来,天津壹博鹏瑞利脑科医院将持续携手各界力量,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用专业与温暖照亮每一位"帕友"的抗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