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研的AI智能体覆盖医疗服务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率先实现了AI技术在医疗临床的深度应用,这主要受益于天津在数字经济和医改领域的前瞻设计,让在天津落地成长的我们,成为了行业及全国的领头羊。”微医控股联席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张君说。
2025年以来,“AI”(人工智能)一词收获前所未有的热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首家人工智能总医院就诞生在天津。
AI医疗领域的这个“首家”为什么花落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到底是什么“AI新物种”?他们在AI医疗领域做对了哪些事?来听医生、患者和企业怎么说。
AI医疗的“首家”落户天津来之不易
日前,在国内知名医疗大模型评测平台MedBench的新一轮自测榜单中,微医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医控股”)的微医医疗大模型排名第一。此外,在过去半年间另一权威医疗大模型评测平台CMB的评测中,微医医疗大模型也多次登顶。
“按2023年收入划分,微医控股已是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谈及落地天津4年多以来的成长速度,张君直言“没想到”。
2015年,微医控股首创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并成功促进了互联网医疗行业规范的建立。2017年,微医携手浙江大学建设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前瞻性地推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应用。2020年,得益于AI能力的不断积累,微医控股开始依托天津互联网医院建设人工智能医院。同年,天津市政府启动天津市数字健共体建设。这一顶层设计,为天津催生出中国第一家人工智能总医院打下坚实基础。
微医控股在多年医疗健康行业的深耕中发现,互联网只能赋能医疗服务的部分场景,要实现全流程医疗服务的赋能,进而提质增效,必须线上线下结合形成闭环。2022年,在天津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数字健共体逐步升级为“AI健共体”,共建按人头按价值付费的健康责任制服务模式。其中,微医人工智能医院承担了“总技术赋能、总健康责任、总绩效统筹”三大职能,成为区域AI健共体的驱动引擎——人工智能总医院。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张健共体处方流转的情景,患者用手机在线上复诊、开方、完成医保支付,再收到配送到家的药品;也记得患者用手机预约后,医护上门服务时的惊喜;更记得AI医生第一次在基层医疗机构部署时,医生的惊叹和兴奋。”见证了微医控股落地天津、生根天津并持续成长,微医控股高级副总裁兼微医云平台总裁闫晋红感触颇深,“这些年,我们探索中国第一家人工智能总医院赋能健共体落地运营的每个‘第一次’,都是在天津这座高度开放包容、敢于探索的城市中摸索实践的。”
健共体在天津生根、发展的五年间,AI逐步成为效能提升的核心驱动力。在对比行业同类竞品时,微医控股数智中心总经理孙海洋介绍,微医控股的AI医疗产品目前具备诸多行业领先优势,例如在整合先进的大模型输出可能性诊疗方案基础上,由国家级医疗专家团队支持,打造出专病临床诊疗路径并进行验证,率先实现了AI医疗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此外,在与其他AI医疗产品的竞争中,微医控股不仅具备技术上的核心优势,更是在体制机制创新的驱动下,率先实现在天津健共体规模化落地应用,实打实地赋能医院、助力医生、服务患者。目前,在这第一家中国人工智能总医院的赋能下,天津市健共体已为100多万居民提供慢病管理服务。
基于天津市政府对AI技术在各领域探索应用的大力支持,微医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将AI技术深度应用于医疗实践,在健共体各医疗机构嵌入“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4大智能体,构建了“医、药、检、健、管”医疗服务全流程闭环的智能化服务体系。AI在医疗服务中带来显著的提质增效作用,如基层医疗机构及医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在管患者的健康指标不断改善,慢病医保支出增速下降,从而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卫健及医保部门的多方共赢。这一模式为全国医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一线临床医生:AI正实实在在帮助我们
“对基层医生来说,人工智能总医院部署的‘AI医生’不仅帮助我们开展更精准规范的诊疗服务,而且也在诊疗其他环节帮助我们做得更好。”西青区中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副主任周新文说。
周新文
西青区中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与微医控股较早完成健共体签约的天津基层医疗机构之一,早在2020年,这里率先开出了第一张健共体处方单。几年下来,健共体模式让该院的诊疗服务能力得到实打实的提升。特别是“AI医生”的引入,让周新文感触很深。
最直观的改变,是基层医生的诊疗和用药能力的提升。周新文表示,对临床实践来说,新药层出不穷,临床诊疗指南也会与时俱进,相比于二三级医院,基层医生接触的患者较少,有时患者会拿出他们从没见过的药品。以往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只能请患者继续去二三级医院就诊、取药。“AI医生”部署后,这种情况得到改善——它能结合患者最新疾病进展和生理指标情况,基于最新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为医生推荐完备且高性价比的用药参考方案,帮助基层医生为患者提供精准、规范的诊疗及用药方案。
“‘AI医生’嵌入在我们原有的操作系统中,操作简单便捷。在它的辅助下,我们服务患者的能力得到提升,这对医生和患者都是好事。”周新文说。
与此同时,医院的医保拒付率也有了明显下降。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慢性病发病率上升、新药物新技术不断推出,让医保基金的稳健运行不断承压。周新文介绍,由于不同地域、人群的医保政策差异,医生开具处方时,可能会因为不熟悉最新的医保监管规则等原因遇到医保拒付,这会对医院运营造成损失。
“以前,我们都把容易出错的审核规则打印出来贴在电脑旁时刻提醒自己。而现在,AI把医疗管理、合理用药、医保监管审核规则智能融合,形成实时高效的风控引擎,我们开药时,它会弹窗提示,帮我们直接降低医保拒付的风险。患者、医院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也优化了我们诊疗服务的效率。”周新文一边在系统中演示,一边说道。
64岁的糖尿病患者强薇是中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的家庭医生签约患者,每周做完例行检查后,她会拿到一份由“AI健管”和健康管理师共同生成的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有她历次血糖数据变化分析、个性化注意事项,还有针对她当前身体状况的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
“签约到现在,感觉家庭医生团队真的在一直‘管’我。这让我觉得心里挺热乎的,也更有坚持控血糖的动力了。”强薇说。
西青区中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张裕表示,AI技术的应用,正切实地为诊疗及健康管理全流程提效,优化了患者的体验,也降低了医生的潜在风险。
张裕
“像我们这样的基层医院,日常服务最多的就是慢病患者,这样的患者更需要进行日常管理、干预,更需要持续提高依从性。有了‘AI健管’的帮助,我们能为患者做得更多,比如对患者按健康指标进行分级管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等。患者也会觉得自己时刻被关注着、有人在‘管’,对我们的信任和自我管理的意愿都会提高。”张裕说。
“天津经验”将走向何处?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张君表示,目前微医控股“AI+医疗”的发展方向与这一部署高度吻合,微医控股深耕AI医疗领域的信心和决心大大增强。
站在改革成果上再向前望,未来的AI医疗会朝着什么方向前进?AI总医院将如何迭代?微医控股还将如何继续深耕、继续领先?
在AI医疗领域,微医控股未来将进一步打造提升人工智能总医院,持续优化行业领先的大模型,结合高质量的医疗领域知识及数据,将前沿AI技术的能力与医疗严谨性深度融合,并在业务场景中不断验证、增强,真正成为医疗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闫晋红表示:“人工智能总医院内嵌的4个AI智能体均是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等前提下开发和使用的。以AI医生为例,与微医控股共同打磨临床诊疗路径的都是相关专科、病种领域的国家级专家团队,通过与专家团队反复深度研讨,有了大量专业诊疗数据的支持和验证,我们才将模型生成的可能性诊疗方案转变为具备临床可行性的诊疗方案。”
张君说:“‘天津经验’的深层价值在于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深化医改。目前,国内多个城市正相继与微医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津经验’既是微医控股的业务样板,更是全国医改新举措的典型案例。这些成绩是与天津创新包容的营商环境分不开的。”
“当科技遇见仁心,健康守护便有了温度。我们将用AI技术点亮人文之光——让优质医疗化作触手可及的温度,让科技之光照亮每个需要温暖的角落。”张君说。
(津云新闻记者 侯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