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近日,本市小站稻育秧工作进入关键期。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宁河区组织召开2025年水稻基质育秧技术现场观摩会暨“进村包户联主体单产提升农技行”推动会,动员全市农技推广系统进村入户服务农业生产,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夯实基础。
俗话说“秧好半年粮”。育秧对于水稻生产意义重大。活动组织观摩了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试验基地的水稻基质育秧技术示范。该技术是利用秸秆等可再生性植物资源,经多重生化处理,人工合成全营养水稻育秧专用基质。它可以替代营养土育秧,省去取土、施肥等多重工序。种植户只需在基质上“播下种、浇上水”即可育出健壮秧苗,把繁琐的育秧技术变得简单易行,同时实现了水稻育秧技术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极大地节省去农户田间管理的时间和精力。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推广研究院郑爱军介绍,水稻基质育秧技术通过改变育秧材料,实现了水稻育秧技术的省种、省肥、省药、省工、省事,促进水稻早育秧、早插秧、早分蘖,提高稻米的品质和农业生产效益,是本市水稻栽培技术发展历程中继水稻旱育稀植后的又一次革命性技术,对推动水稻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观摩活动中,农技专家聚焦管理关键环节,结合低温大风极端天气后减灾管理技术措施,开展水稻基质育秧技术要点及标准化技术专题培训。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云峰表示,今年全市农技系统将锚定粮食产能提升目标,以玉米、水稻、小麦为重点作物,围绕“技术集成、四季指导、体系联动”三大方向,组织农技人员下沉生产一线,开展全过程技术会商、全要素集成推广和全周期指导服务,力争实现粮食亩产提升2-3公斤。(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