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肿瘤发病率登记统计年报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肿瘤的发病率为201.61/10万,平均每天每分钟有8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恶性肿瘤是可以预防的,1/3恶性肿瘤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恶性肿瘤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那么,什么是恶性肿瘤?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哪些?怎样治疗恶性肿瘤?如何科学的预防恶性肿瘤?
近日,天津医院肿瘤放疗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春智做客天津新闻广播《空中问诊》节目,为大家科普恶性肿瘤的防治知识。
专家笔记
什么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就是癌症吗?
恶性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它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但也有一些恶性肿瘤并不形成明显肿块,如白血病等。以下是关于恶性肿瘤的一些特点:
+ 生长特性 +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且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它不仅会在原发部位不断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还可能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在远处形成新的肿瘤病灶。
+ 细胞形态和结构 +
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正常细胞有很大差异,其细胞核通常较大,核仁明显,染色质增多,细胞排列紊乱,失去了正常的组织层次和结构。
+ 对机体的影响 +
随着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影响各个器官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最终可能危及生命。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将恶性肿瘤等同于癌症,但严格来说,恶性肿瘤并不完全等同于癌症。癌症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类型,通常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除了癌症之外,恶性肿瘤还包括肉瘤、淋巴瘤、白血病等其他类型。肉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如骨、肌肉、脂肪等)的恶性肿瘤;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则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常白细胞。
恶性肿瘤分为哪些类型?常见的恶性肿瘤又有哪些呢?
恶性肿瘤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癌:起源于上皮组织,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骨、肌肉、脂肪、血管等组织。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其他:如神经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
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吸烟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胃癌: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高盐、腌制食物等)、遗传因素等有关,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进展期可出现上腹痛、食欲不振、消瘦、呕血、黑便等症状。
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多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肠道慢性炎症等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症状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少数男性也可能发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生育史、乳腺组织密度等有关,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或乳头凹陷等。
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等,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酗酒等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早期症状常不典型,中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黄疸等症状。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通过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宫颈涂片、HPV检测等)可早期发现病变,常见症状有接触性出血、阴道异常排液等。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年龄、遗传、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进展,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
放疗会不会导致脱发呢?放疗杀白细胞严重吗?
放疗可能会导致脱发,也可能会对白细胞有一定影响,但具体情况因放疗部位、剂量等因素而异。以下是详细介绍:
+ 放疗与脱发的关系 +
是否脱发取决于放疗部位:如果放疗部位涉及头部,如脑肿瘤放疗,射线会直接照射到头皮毛囊,对毛囊细胞造成损伤,影响毛发的生长周期,从而导致脱发。通常在放疗开始后的数周内,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头发稀疏、脱落的现象。不过,放疗结束后,头发有可能会重新生长,但生长的速度和头发的质地可能会与原来有所不同。如果放疗部位在身体其他部位,如胸部、腹部、盆腔等,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脱发,因为这些部位的放疗射线不会直接作用于头皮毛囊。
+ 放疗对白细胞的影响 +
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放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会对骨髓等造血组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白细胞的生成,导致白细胞减少。尤其是当放疗部位靠近骨髓,如脊柱、骨盆等部位时,对白细胞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不过,放疗导致白细胞减少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受到放疗剂量、照射范围、患者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放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根据白细胞下降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升白细胞药物等,以维持患者的正常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风险。
存在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不同,有些患者可能白细胞下降较为明显,而有些患者则相对较轻。此外,患者在放疗前的基础身体状况、是否同时接受其他可能影响造血功能的治疗(如化疗)等因素,也会影响放疗对白细胞的杀伤程度。
为了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患者在放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什么肿瘤需要做放疗?
以下是一些常需放疗的肿瘤:
头颈部: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等。
胸部:肺癌、食管癌等。
腹部:直肠癌、肝癌等。
泌尿生殖系统:宫颈癌、前列腺癌等。
其他:淋巴瘤、骨肿瘤等。
为什么放疗需要做5天休息2天?
放疗通常采用做5天休息2天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保护正常组织 +
放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正常组织细胞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休息2天可以让受照射的正常组织有时间进行修复和再生,减少放疗对正常组织的累积损伤,降低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如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等。例如,皮肤细胞在放疗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损伤,出现发红、瘙痒、脱皮等症状,休息期间皮肤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 恢复身体机能 +
放疗可能会引起疲劳、乏力等全身症状,休息2天有助于患者恢复体力,缓解身体不适,提高身体对放疗的耐受性,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坚持完成整个放疗疗程。
+ 维持免疫系统功能 +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癌细胞和应对放疗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适当的休息可以让免疫系统有时间进行调整和恢复,维持其正常功能,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抵抗力,减少因放疗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引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性。
+ 细胞周期特异性 +
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细胞周期,放疗对处于不同增殖阶段的癌细胞敏感性不同。休息2天可以使部分处于对放疗相对不敏感时期的癌细胞进入敏感时期,在再次放疗时更容易被杀死,从而提高放疗的效果。
怎样预防恶性肿瘤?
预防恶性肿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生活方式 +
均衡饮食,多吃蔬果粗粮,少吃加工、高油高糖食物;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
+ 规避环境风险 +
做好防晒,避免长时间紫外线暴露;减少接触甲醛、苯等化学致癌物;非必要不做放射性检查,远离核辐射源。
+ 定期检查 +
依据自身情况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和全面体检。
+ 其他 +
保持健康体重,BMI维持在18.5-23.9kg/m²;接种相关疫苗,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及时治疗慢性炎症;保持良好心态,积极缓解压力。
专家门诊
张春智——天津市天津医院肿瘤放疗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