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天津医院创伤骨科张涛主任医师积极响应号召,受院领导班子及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委托,于3月31日随北京市应急救援协会医疗队共赴缅甸参与突发灾害国际救援行动,并于4月9日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医疗队到达缅甸震中曼德勒省后了解到,所有的医院、诊所和医疗救助站都涌入了大量伤者,导致医务工作者和药品严重不足,医疗机构原本储备的药品在短时间内迅速耗尽,且由于交通受阻、物流中断,外部药品难以快速送达。地震造成的伤害类型复杂,除了常见的骨折、外伤,还有许多患者因被重物挤压,出现了挤压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同时部分伤者本身就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这些都增加了救治的难度。当地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自来水供应中断,居民被迫长期在户外居住,卫生条件极差,高温环境下极易引发霍乱、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张涛主任到达灾区后,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合理安排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还需要时刻关注卫生防疫问题,预防可能出现的疫情,保障受灾民众的身体健康。
张涛主任作为创伤骨科领域的专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当地医疗团队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指导。在震中曼德勒省阿玛拉布拉镇等受灾严重地区,他深入各个医疗救助站,针对大量的外伤和骨折患者,现场示范先进的骨折复位、固定等操作技术,提升了当地医生的救治水平。例如,在处理一位因房屋坍塌导致腿部严重骨折的患者时,张涛主任运用精湛的技术,快速且精准地为患者进行了骨折复位和外固定,其专业判断和操作手法让当地医护人员深受启发。
考虑到地震后灾民居住分散,许多受伤群众难以到达正规医疗机构,张涛主任主动参与巡诊工作。他穿梭于各个临时安置点,为那些行动不便的伤者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在难民临时居住点,他还为灾民们进行健康检查,普及灾后卫生防疫知识,增强了灾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在一次巡诊中,张涛主任发现了一位因伤口感染而引发高热的老人,他及时为其进行了清创抗感染治疗,并指导家属进行日常护理,使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针对震区医院缺医少药且各医疗点需求不同的困局,医疗救援团队推出了 “移动药房” 模式。张涛主任积极参与其中,根据不同医疗点的实际需求,协助合理分配药品。他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各医疗点上报的患者伤情比例,确保骨科、内科等各类药品能够精准发放到最需要的地方,为骨折患者较多的医疗点调配了充足的骨科专用消炎药和固定器材,极大地缓解了当地药品短缺的压力,提高了救治效率。
医疗救援团队在缅甸的救援行动,展现了大国担当和人道主义精神。张涛主任身处其中,以专业、高效、负责的工作态度,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出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为灾区民众带去了希望和温暖,赢得了缅甸当地政府、民众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他的此次国际救援行动,不仅为医院赢得了荣誉,也为中国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事业增添了光辉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