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4月27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新闻发布会,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宋哲表示,十年来,滨海新区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工作深度融入自贸试验区建设。
十年深耕,书写自贸试验区人才引领“滨城答卷”。目前新区人才总量超93万,各领域领军人才1600余人。2015年首创滨城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评审以来,资助人才229名、资金近两亿元,这些人才所在单位注册资本达300亿元,2024年营收达1900亿元、纳税突破100亿元。在保税维修、融资租赁等领域形成显著创新带动效应。滨海新区推动人才引育机制三次迭代:先从评审升级到“领军赛、创客赛、境外赛、揭榜赛”等多维赛事体系;再从区内拓展至覆盖30余国、88城、超千所高校、万余名人才参加的全球竞技平台;2023年又将赛事升级为“智汇滨海”人才节,涵盖“创赛、活动、服务”全链条。通过“以赛引才+首站育才”实现了“双招双引”,484个项目落地,注册资本近90亿元。
制度优化,打造自贸试验区人才创新“滨城样板”。十年来,滨海新区不断完善“企业主导、市场认可”的评价机制,授权自贸试验区1000余家创新主体自主评价人才超5万名,成立20个产业(人才)联盟,链接高校和企业等资源;滨海新区会同农行自贸分行,创新升级滨城人才服务证,为人才提供宜居乐游等超千项服务。滨海新区持续优化人才激励,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天津工生所核心团队涌现出“千万元”甚至“亿元教授”,其人工合成淀粉实现重大突破,属世界首次。去年天津港保税区发布新政,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综合奖励。今年滨海新区还将依据自贸发展所需持续发布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
全球协同,深化自贸试验区开放引才“滨城实践”。天津自贸试验区是京津冀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而人才的对外开放是关键。滨海新区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作用,建设中国北方首家数字游民国际人才港;依托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6个留创园,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推动离岸基地在海外建立30多个工作站,做优“离岸政策”与“离岸孵化”服务。滨海新区还完善外籍人才永居留等流程,滨城海外人才总量超1.9万名。2015年,坐落在自贸试验区内海河畔的天津茱莉亚学院获批成立,它是纽约茱莉亚学院首个,也是唯一的海外分院,集聚了全球10余个国家600余名师生,85%的外教均成功获批永居证。目前,学院已成为中外合作育才的典范,也为人才提供了高品质文化享受。
今年,滨海新区将继续举办人才节,面向全球开展四大赛事和“礼·遇·滨·城”四大主题特色活动,广泛传播滨城爱才敬才城市形象,在助力天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中展现新作为。(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 摄影刘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