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4月29日下午,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百里之内 休闲户外 东丽湖边等你来”新闻发布活动上,记者了解到,东丽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东丽区在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呢?
东丽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魏俊香介绍说,春秋战国时期,东丽区境内已有人聚居生息;汉唐时代,军粮城成为繁华重镇;明清时期,大量外地农民居家落户,逐步形成了东丽区“合河而居,其乐融荣”的特点。
据魏俊香介绍,东丽区曾是“三会海口”,这里有《水经注》中记载的“漂榆邑”,有天津唯一的“泰山行宫”,更有天津唯一的“唐代盐业遗址”;孕育出无极拳、津派国画、大杨宝辇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都是东丽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近年来,东丽区全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之以恒优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举措,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夯实传承保护举措
东丽区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认定,目前,东丽区拥有1项国家级、14项市级、37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第五批区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文物点位2处;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博场馆的“掌上游览”,努力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创新融合发展形式
东丽区深入推进非遗与旅游、体育、产业等领域的互通交融,例如,在重要活动、重大赛事都会组织非遗项目的展演展卖,在观湖城堡温泉旅游区等3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设立大郑剪纸、赤土扣肉等非遗产品展卖区;将骆驼房子烧鸡等产品作为东丽湖半程马拉松赛事的特色食物补给,得到参赛选手的高度评价。
拓宽宣传推广渠道
东丽区助力赤土扣肉、骆驼房子烧鸡荣获“天津礼物”称号,并亮相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各类旅游推介会;常态化推进“非遗进校园”,长祥高跷、王派快板等项目与区内中小学长期开展合作;加强同民间收藏组织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民间文物资源开展临时性专题展览,推介文物知识,营造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 摄影 刘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