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润田•尚蔬兴镇”,北运河与青龙湾河的交汇孕育出下伍旗镇的万顷良田,如今,作为京津冀“菜篮子”核心区,镇域内“一村一品”特色种植模式日臻成熟。如东王庄牛奶番茄、田辛庄黄瓜、河各庄西瓜等。
日前,天津海南商会党支部和中尚传媒党支部一行驱车前往武清区下伍旗镇东王庄村与红寺村走访调研,“党建引领”+“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东王庄村:牛奶与番茄的奇妙邂逅
蔬菜种植是东王庄村的主导产业,黄瓜、水萝卜等蔬菜已种植多年。去年,东王庄村“一肩挑”薛宝伟多方寻访、交流,咨询、聘请农业专家,率先尝试引入牛奶番茄的种植,推动番茄种植成为村特色品牌。据介绍,牛奶番茄在种植过程中用牛奶浇灌,全生长周期不使用农药、化肥……是典型的仿野生种植模式。
“科技”与“自然”这两个看似有些冲突的概念,在仿野生种植模式下实现完美契合。“仿野生种植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种植模式,也是一种‘懂自然的艺术’。尊重作物自然生长规律,不催熟、不进行过多干预;注重营造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如引入熊蜂为咱们牛奶番茄进行授粉;从改良土壤到水分调控,在大棚内外部署环境监控系统,实时掌握作物生长环境变化,达到‘精准种植’的效果。”农业技术人员张桂凤介绍到。
通过仿野生种植模式生产的牛奶番茄健康营养、甜糯多汁,深受广大采摘游客和订单客户的喜爱。“一年多来的种植尝试成效不错,希望后续更多有意向种植农户加入进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尚新与复古是当今时代人们喜爱的两大潮流,未来,还计划实验种植新品种黑色的‘巧克力草莓’,引入六七十年甜度与‘颜值’并存的番茄品种,让咱们村民番茄种植更加多元化,满足更广阔的市场需求。” 东王庄村“一肩挑”薛宝伟说。
基层党组织牵头,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引领村民闯出一条乡村振兴路。从牛奶番茄到巧克力草莓,持续发力、稳步前行,让“甜蜜”加倍,让产业兴盛。
红寺:宫廷花丝与田间耕耘的时代交响
红寺村自明清以来,一直传承着北京地区的花丝技艺,曾有皇宫定制花丝制品的历史。红寺村党支部积极探索这一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形态,大力弘扬村落的非遗技艺,传承村落的文化基因。相继建成了300余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博物馆、300余平方米的宫廷花丝馆。
红寺村“一肩挑”乔宝江介绍道:“这个馆是2023年开始建设的,利用红寺村的老村委会的场地。每一个村落的历史都是中国农耕文化的缩影,我们想把红寺村的历史收集整理并展示给大家,逐渐把展厅的内容扩展到农耕文化。犁、耙、篓,还有小推车,一件件复原的实物更加鲜活地展现中国农耕文明的精髓。”
红寺村宫廷花丝技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朝,目前村中有6位传承人。宫廷花丝技艺在材料上突破革新,为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注入了新活力,通过珐琅点蓝、烧蓝、镶嵌宝石、染色金属等方式,让原本单一色调的花丝作品呈现出绚丽色彩。
科技创新让田园垄亩五颜六色,理念革新让花丝技艺色彩斑斓,党建引领谋发展,多元融合启新篇,在武清的广袤的大地上,织就一幅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