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道上的洋楼建筑群,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五一假期,游客自然是纷至沓来。
27岁的陈婵媛,从上午九点忙到下午五点,作为五大道游客服务中心的讲解员,一天下来她没喝上几口水,“其实单位给我们准备的水挺充足的,但水喝多了跑卫生间的时间就多,假期游客云集,咱不能耽误干活呀。”
研究生期间学习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她,喜爱研究五大道的洋楼文化,“这里有着历史底蕴与现代魅力的交融感,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些讲解员的描述,让游客们更了解这里、了解天津。”
“来五大道看什么?”
“我喜欢带游客步行感受五大道,通过漫步前行,大家可以亲手触摸到建筑砖墙,遇到好奇或喜爱的建筑,更可以多驻足一会儿,与我互动交流心中所想”。陈婵媛说,自己在工作前后,对五大道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一年多前,还在读研的她提到五大道,认为就是看洋楼。而如今工作了一年,游客们再向她发问“来五大道我应该看些什么?”她会笑着回答,“除了看洋楼,感受这里的历史底蕴,您还可以看一看住在这边的人如今的生活方式,至今这里还住着很多居民,可以和他们聊一聊,感受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又或是坐下来喝喝咖啡、饮饮茶,感受一下天津的松弛感。”
图:陈婵媛(右一白裙)步行为游客讲解
陈婵媛虽是山西人,但在天津学习、工作多年,再加之所学专业是文物与博物馆,所以她爱上了天津,日后准备长久留在天津发展,“ 五大道是天津的一张名片,值得细细品味,我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是与天津小洋楼有关的主题。”
带游客们步行导览,会随时碰到游客提出各种问题,“这些旧居里面,冬天有暖气过冬吗?”游客所言其实陈婵媛早就想过,工作之余,她常常与五大道大街小巷的老居民聊天,沟通过程中,她接收的信息远比书本上要丰富、详实的多,“我了解到这些旧居是有暖气的,如今还安装了冷暖空调。”
五一假期,跟随陈婵媛的讲解步伐,出发点是民园广场,她会告诉大家民园这些年的历史,更会提示大家如今民园里有哪些好玩儿的打卡点,比如这里入驻了开心麻花剧场,是年轻人喜爱的休闲场所。
很多讲解词是她自己查找资料、亲自调研后加入的,“工作之后依旧要不断提升、储备知识,五大道每年都有新变化,非常吸引游客,我的讲解词也需要实时更新,不能墨守旧版本讲解词吃老本儿,讲解员是游客了解天津的一扇窗口嘛!”
对于节假日客流密集的压力,她觉得是对自己工作能力、效率提升的挑战,更是机会,“我会戴上一块手表,随时看看时间,更好的把控讲解节奏,哪些地方详细讲、哪些地方粗略些一带而过,都会调整。”
一天下来,虽然一直说个不停,但陈婵媛并不觉得劳累、伤气,或许是因为年轻,有拼劲儿,当然也少不了工作技巧,“因为我学校的老师也是金牌讲解员,我会请教他,他告诉我要气沉丹田那样发声,很有用。”
越是节假日,讲解员们越是忙碌,这在陈婵媛看来已经习惯了,不过她特别感谢单位的后勤保障,虽然只能抽空吃口午饭,但饭菜却特别丰盛,两荤一素的盒饭菜量很大,还有削成小块的满满一盒子苹果,更有面包、汽水,“这个五一劳动节,更加干劲儿满满啦”!
观光马车又见长队!
除了步行游览,很多游客慕名乘坐观光马车。五一假期,等候乘车的游客排起了长队,高峰时段需要等半个小时以上才能有位置。
图:等候乘坐观光马车的游客,排起了长队
观光马车讲解员张晓萌五一假期第一天,从早上从9点半开始工作,到了晚上八点还在马车上,“还不知道今天几点收工,要看一会儿购票游客的数量。”平日里,他们是早晚两班制,而五一假期,是十几名讲解员全部全天上岗,“早上吃了金嗓子喉宝,还买了一大杯黑咖啡,得顶足劲儿这几天!”
乘坐马车游览的乘客与听步行讲解的乘客略有不同,因为马车速度较快,他们的注意力多会放在两边的风景上,张晓萌在讲解过程中,就要花一些小心思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仅仅背书本上的历史资料是不行的,还得结合现代人喜欢的亮点,比如哪些明星在这边拍过电影,哪部电影在这里取过景,提到这些人们更感兴趣的话题,大家就会听得更认真一些,也对洋楼的历史和现代作用有了更多了解。”
图:张晓萌(粉衣)在马车上为游客讲解
因为假期人流密集,所以原本20分钟一趟的马车往往遇到堵车情况,会走40多分钟,马儿很机灵,往往不需要驾车者指引便知道左拐、右拐的路线,到了路口或是前方堵车,驾车者轻轻踩下刹车,马儿略微感觉拉不动车就会立即停下,非常听话。
游客们不禁对马儿赞叹、喜欢,但这一趟一趟走下来,马车上还拉着20人,不少游客会心疼地问“这样马会不会很辛苦?”张晓萌便会逗趣对大家解释说,“五一期间它们是三班倒的上班,不是一直在拉车,我们讲解员是全天上班,我们才是马呀!”话音一落,逗得乘客们哈哈大笑。
当讲解员六七年,每逢五一、十一假期,都是她们最忙碌的时候,但也最充实,“旅游服务行业就是假期最忙,这时候不付出什么时候付出?”累了一天后,张晓萌回家躺在床上倒头便睡,“把工作干好就是价值,其他没什么可想的,反倒能好好休息啦!”
(津云新闻记者张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