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5月4日电 题:擦亮青春奋斗的底色——天津青联凝聚力量挺膺担当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张宇琪
青年联合会是团结凝聚青年力量、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天津市青年联合会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广大青年立足岗位锐意进取,将小我融入发展大局,在各领域挺膺担当,以实际行动擦亮青春的底色。
在天津博物馆,文物修复师任超正在精心修复佛造像,为“同铸山河——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做准备。
为还原文物本来面貌,任超量身定制专属修复方案:“佛造像表面存在彩绘残留痕迹,为保留这些痕迹、更好展现文物价值,在修复时我会对比较脆弱的痕迹进行加固处理。”
投身文物修复工作20余载,凭借在岗位上的出色表现,他入选天津市青联委员,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在文物修复的事业中。
不同的青春舞台,同样的奋斗底色。1996年出生的津达线缆集团总经理、天津市青联常委张云华,带领传统制造企业在转型的道路上一路驰骋。
“传统企业要发展,必须将技术研发放在核心位置。”张云华说,津达线缆的水下机器人零浮力电缆、水下阻燃电缆等已成为业界尖端产品,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天津市青联有超过500位委员,他们大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先锋。天津市青联秘书长陈全智介绍,市青联着力提升一线劳动者、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覆盖更多青年群体,使青联在青年中更具代表性。
从2024年起,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围绕地方重点工作,实施“汇聚青春动能 建功‘十项行动’”工作项目,由市青联带领委员投身其中,展现青春担当。尤其是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组织三地青联委员走进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区域协同发展献计献策;成立首个“京津冀青联委员工作室”;联合京冀两地青联,在雄安新区建设青年创新创业部落。
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天津市青联委员朱平响应号召,深挖天津本地及周边配套厂家资源,助力企业降本提效,同时吸纳地方优秀船舶行业人才。
“我希望用新方法造新船,切实推动科技成果在造船领域的转移转化。”朱平说,他带领公司与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智昌科技集团展开合作;与天津理工大学实现校企联合;与河北工业大学、彼合彼方机器人研发基地合作,推动船舶外板智能防腐机器人系统的落地。
在社会志愿服务领域,同样少不了青春的身影。
天津市青联常委霍妍从事特殊教育工作20余年来,始终饱含热情投身一线。在她领导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老师们帮助下,绝大多数儿童能融入普校,回归较为正常的学校生活。“我们陪伴和帮助的目标就是为了有一天能‘退出’,让特需孩子独立学习生活。”
霍妍还发起“月亮妈妈伴星计划”小学特需儿童家长公益培训项目,为孤独症等特需儿童家长提供融合教育陪读技能支持、提升陪读能力,减轻特需学生融合教育方面的压力和经济负担。
除了“护幼”,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还实施“社区青春行动-寸草心”青年志愿者助老行动,动员青联委员发挥自身优势,加入助老服务。其中,医药卫生界别、金融界别委员向社区捐赠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并长期开展健康科普,有效增强老年人健康意识和应急救护能力。
“青联委员们的成长经历,能给广大青年带来很多人生启迪。”天津市青联主席成子金表示,青联委员往往在本行业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发挥模范典型带头作用,青联委员们将持续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