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癌症患者来说,一旦出现骨转移瘤,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乱了原本的治疗节奏。不少积极对抗癌症的患者,在发生骨转移后,身体状况开始急转直下,骨折风险大幅攀升,疼痛如影随形;同时很多患者认为骨转移瘤是晚期癌症,是无法治愈的,这也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多重影响和打击。
近日,天津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刘艳成、副主任医师朱锴做客天津新闻广播《空中问诊》节目,为大家科普骨转移瘤的诊疗知识。
专家笔记
什么是骨转移瘤?它和骨肿瘤、骨癌是一回事吗?
骨转移瘤是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形成的继发肿瘤,并非原发于骨骼的癌症。骨转移瘤常见的原发肿瘤为乳腺、前列腺、肺、肾脏、甲状腺、肝脏,这六种肿瘤约占脊柱转移瘤的80%,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骨转移发生率高;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骨转移特点以成骨性转移为主,即形成新骨;肺癌则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骨转移发生率也较高,特别是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更为常见。
普通骨肿瘤可能为良性或原发恶性(如骨肉瘤),而骨转移瘤是癌症晚期扩散的表现,需结合原发癌治疗。
骨转移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如何及时发现骨转移瘤?
针对如此危险的疾病早发现是非常重要的。骨转移瘤的早期症状包括:持续性骨痛,夜间或活动时加重;病理性骨折,轻微外力导致骨折;肢体麻木或无力,脊柱转移压迫神经。
可通过骨扫描(ECT)、PET-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
骨转移的治疗策略通常是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和局部治疗(手术、放疗、骨改良剂等)。
不少肿瘤患者都会有疼痛的感觉,疼痛意味着什么?是代表着是什么信号吗?
疼痛是肿瘤最常的见的预警信号。疼痛也是第五大生命征象,仅次于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疼痛的发生率很高90%;疼痛性质:机械性疼痛最高,三种类型疼痛均在一个患者身上出现;顽固性疼痛在30%左右;手术可以有效治疗和控制疼痛;疼痛的控制是脊柱转移瘤治疗的“金标准”,疼痛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为什么会出现骨转移?
癌细胞的转移,常常发生在血流丰富而缓慢的地方,例如脑部、肺部、肝脏及骨骼。如果您曾经在厨房处理过鸡骨或猪骨,您应该会发现,断开的骨头中间,常常有多量的血。骨骼内部的骨髓负责身体内的造血功能,特别是红骨髓,因此骨头内部的血流量是非常惊人的。
癌细胞喜欢骨头。对于癌细胞来说,骨骼内丰富的血流量及旺盛的生长因子,也会让癌细胞觉得比较舒适。所以,当癌细胞随着血液流经骨髓内时,便可能会跟骨头内的细胞进行结合,并停留在骨头中。
恶性循环:骨骼内部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当肿瘤活化蚀骨细胞,把骨头分解之后,会使这些原本存在骨骼内的生长因子活化,进一步让肿瘤长得更大,破坏骨骼。
肿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面临着多种治疗措施,包括化疗、放疗、靶免治疗、微创介入粒子等,这些治疗方法分别能起到哪些作用?
肿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治疗方案需根据转移部位、数量、原发肿瘤类型等整体情况制定,常见治疗中:
①化疗药物能够通过血液循环全身,因此可作用于原发肿瘤和转移灶。
②放疗是针对局部疼痛明显的病灶,可快速止痛并控制肿瘤进展。
③靶向药物治疗是通过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常见的药物治疗还有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能够减少骨质破坏,预防骨折和高钙血症。
④免疫治疗则是通过增强或恢复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其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⑤微创介入治疗是在影像引导下,通过皮肤小切口将治疗器械(如导管、针)直接送达肿瘤部位,进行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此类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无法手术的患者。
⑥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碘-125)制成的小粒子植入肿瘤内部或周围,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进行内部照射,达到治疗目的。
若骨质破坏严重、有骨折风险(如股骨、脊柱),需手术固定或置换骨骼;伴随治疗全程的还有止痛治疗,阶梯式使用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副作用,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最小副作用缓解症状,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脊柱转移性肿瘤是常见的骨转移瘤之一,它对身体哪些危害呢?
脊柱转移瘤的症状多样化,最常见症状为疼痛,此种疼痛表现为夜间疼痛为主,疼痛比较明显,经常需口服止痛药物控制,经常普通的止痛药物无效,需口服吗啡类止痛药物。
其次为神经受压的症状。脊柱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周围有很多神经结构,因此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能出现压迫神经的症状。如果肿瘤压迫的神经根的话,会出现沿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和麻木;如果肿瘤压迫脊髓的话,可能出现肢体无力、麻木,不能行走等。病情最严重的会出现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功能障碍。
肿瘤都已经转移到脊柱,已经是晚期了,还有手术的必要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长期带瘤生存。晚期患者并不等同于终末期患者,仍然是可以治疗的。只要肿瘤晚期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是完全有可能改善生活质量并且延长寿命的。
若脊柱肿瘤压迫神经导致瘫痪,长期卧床会出现肺部感染、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心理和家属的护理带来严重影响,显著的降低生存质量,缩短寿命。而外科手术的及时干预,可以提前预防或阻断患者截瘫的过程,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配合内科治疗,从而延长寿命。
因此,对于具备手术指证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比如严重疼痛、肢体麻木无力的患者等等,外科手术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老龄化与肿瘤有关系吗?肿瘤和基因突变、遗传的关系大吗?
老龄化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体现在细胞老化与基因突变的积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细胞在不断分裂过程中可能累积DNA损伤,导致基因突变的增加。这些突变可能影响关键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二、体现在免疫监视功能的下降,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减弱,对异常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降低,使得突变细胞更容易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发展为肿瘤。
部分肿瘤具有遗传倾向,家族成员中若有患癌者,其他成员的患癌风险可能增加。例如:遗传性肾癌综合征:约2%~4%的肾癌患者由易感基因胚系突变导致,表现为发病年龄早、双侧、多灶性肾癌比例高、肾癌家族史阳性。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由VHL基因突变引起,患者易患肾细胞癌、视网膜血管瘤等多种肿瘤。然而,大多数肿瘤的基因突变发生于体细胞,遗传给下一代的几率较小。了解老龄化、基因突变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骨转移瘤会遗传吗?患者家属需要筛查吗?
骨转移瘤是其他癌症转移所致,本身不遗传,但某些原发癌(如乳腺癌、卵巢癌)可能有遗传倾向。家属无需筛查骨转移瘤,但需关注原发癌的家族史,必要时做基因检测。
骨转移容易骨折,平时该怎么预防?还能正常活动吗?
骨骼被肿瘤破坏后易发生病理性骨折,预防病理性骨折的是关键。
日常活动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避免负重,减少提重物、剧烈运动,尤其是下肢或脊柱转移者;其次,正确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腰托等支具或护具,减轻骨骼压力,保护骨骼;同时,还需加强营养,补充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必要时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最后,需要定期复查,通过影像学监测骨质破坏程度,及时调整治疗。
日常活动以低强度运动为主,如散步、太极、游泳等,避免跑跳、提重物、快速弯腰等高危动作,具体活动强度还需医生评估后决定。
骨转移治疗后还能活多久?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骨转移瘤,我们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原发肿瘤类型、转移范围、治疗反应及身体状态。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原发癌对激素治疗或靶向治疗敏感,即使发生骨转移,经规范治疗可能生存35年甚至更长(部分患者可达10年);甲状腺癌 转移患者进展较慢,生存期较长肺癌、肝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但个体差异大。
现代医学通过综合治疗(如靶向药、免疫治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控制疼痛。即使无法治愈,也能够让患者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体能状态好(如ECOG评分01分)、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生存期更长。积极心态和家庭支持对治疗耐受性和生存期有正向影响。
骨转移瘤的诊疗现状,并给骨转移瘤患者一些建议及展望?
骨转移 ≠ 终末期,更不是“生存期仅剩几个月”的绝对信号。骨转移瘤治疗的关键策略是尽早明确原发癌类型、启动个体化治疗(全身+局部+支持治疗);核心理念应从“延长生存”转向“与瘤共存”,通过规范治疗将癌症变为“慢性病”。
骨转移瘤患者应避免盲目查阅“生存期统计数据”,个体差异远大于平均值;聚焦当下可干预的因素:规范治疗、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心理调节;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根据疗效动态调整方案。癌症骨转移的“慢病化管理” 随着医学进步,骨转移瘤的诊疗已进入“精准时代”,通过多学科协作(肿瘤科、骨科、放疗科、疼痛科),许多患者可实现长期控制骨痛,做好骨折或者瘫痪的预防工作,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即使无法彻底治愈,也能在较长时间内 “与癌共舞” ,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科室介绍
天津市天津医院是中国最早成立骨肿瘤专业的医院,从“骨圣”方先之教授开始,历经李瑞宗、邸建德、朱任东等国内知名骨病专家的打造,近年来在胡永成教授、刘艳成教授的带领下,临床、科研水平均取得了飞跃发展。天津市天津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年门诊量10000余人次,擅长诊治各类骨和周围组织的原发和继发肿瘤,开展多项骨肿瘤前沿诊疗技术,包括骨肿瘤术前多模态融合、机器人术中导航、3-D打印截骨导板、3-D打印匹配肿瘤假体重建、微波消融原位肿瘤灭活技术等。科室服务范围遍及京津冀和全国各地,得到患者广泛好评。
专家门诊
刘艳成——天津市天津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脊柱肿瘤门诊:周二上午
骨与软组织肿瘤: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朱锴——天津市天津医院 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骨与软组织肿瘤:周四上午
脊柱肿瘤门诊:周六上午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