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变脸、京韵大鼓、手工竹编……5月8日,在南京路与鞍山道交口的路边小广场上,上演了一场“非遗”盛宴,让过往群众大饱眼福。
在现场看到,青年演员齐玥身穿戏服,表演变脸绝技。只见他挥舞折扇,“唰”的一下,变出一张黄色的孙悟空的脸;他若无其事地与观众握手互动,趁其不注意,又“噌”的一下,变出一张白色的小丑脸……待一张张脸谱退去,露出“本来面目”,观众掌声迭起,齐玥便再次挥扇,继而变出一张黑色脸谱。“这叫九变一回。”齐玥告诉,“我是一名河北梆子演员,变脸是我的‘业余爱好’。”22岁的张旭是天津理工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他带来的节目是京韵大鼓,唱词字正腔圆,唱腔时而婉转低回,时而直破云霄。“我的姥姥、姥爷都是曲艺演员,从小耳濡目染,渐渐喜欢上了京韵大鼓。”张旭说。
此外,中国民航大学曲艺团队的青年志愿者刘彻还献上了精彩的快板表演,赢得阵阵喝彩。活动现场还展示了中国剪纸、中国绳结、云南竹编、南京绒花等非遗作品,葫芦彩烙画、糖画、面人等十多种耳熟能详的项目也纷纷亮相,搭配酸梅汤、熟梨糕、山楂丸等传统美食,让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共享文化盛宴。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和平区南营门街道联合世昌里社区等相关单位共同主办。现场,“非遗世昌手工班”的阿姨们进行的手工编织演示特别引人注目。65岁的邢纪荣阿姨用白、咖两色的藤条编织出一个精致的挎包,藤条在她的手中上翻飞,一压、一穿,相互缠绕、交叉,动作十分娴熟。邢纪荣说:“我平时特别爱参加社区的非遗手工制作活动,手指灵活了,脑子也跟着活跃起来,制作的成品可以送给朋友,也可以在社区展示,很有成就感。”
世昌里社区党委副书记李琳告诉:“我们社区引进了非遗手工制作的公益项目,累计举办绒花、竹编、绳结、剪纸等主题活动20多场,社区居民数百人次参与。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邀请专业老师来教授,并挖掘出10余名热心且技艺突出的骨干成员成立‘非遗世昌手工班’,这些阿姨们现在也都成了老师,非遗的手工技艺就可以长久地留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