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水务局获悉,5月8日21时至9日06时,我市出现大范围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降雨量1.8毫米,最大降雨量24.2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22毫米,均出现在津南区葛沽。中心城区平均降雨量4.2毫米,最大降雨量11.7毫米,出现在河西区东风里。为保障城市防汛安全,市水务部门积极采取5项措施,全力应对今年首场大范围降雨。
强化监测预报预警
据介绍,市水务部门积极加强与应急、气象及上游省市水文、调度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掌握最新气象预报和洪水预报成果。全市6部测雨雷达全部开机运行,水文“四预”系统、防洪调度指挥平台上线启用,切实提高监测预报精准度。
提前预泄预腾空间
市水务部门调度全市水库和行洪河道合理控制水位,海河及中心城区二级河道低水位运行,海河二道闸上水位1.44米,二道闸下水位低于0.75米,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水位低于1米,为迎战强降雨预留调蓄空间。
落实市区排水措施
天津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积极加强排水设施巡查,提前落实“一低两腾空”措施,降低二级河道水位,腾空泵站、排水管网,为市区排水预腾空间;落实16处易积水地区和13处易积水地道“一处一预案”,提前预置应急排水设备,600余名排水职工和排水社会支援队伍上岗,及时开展路面打井放水作业;加强与城管、交管等部门联动,落实地道、下沉路“10厘米预警、20厘米硬隔离”措施,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强化在建工程防护
市水务部门还全面排查影响市区排水的在建工程,拆除98处大型管道清淤砖堵,在建泵站重点部位架设临时泵并部署导流措施,确保河道和排水设施正常发挥功能;督促各在建水利工程施工部门加强巡查管护,严格落实强降雨期间导洪排水、临时设施管理、险情抢护等安全应对措施,做好围堰等临时阻水设施拆除及穿堤建筑物封堵等应急准备,确保在建工程安全和行洪安全。
积极防御山洪灾害
市水务局指导督促蓟州区水务局紧盯山洪沟治理、水毁修复工程施工现场,畅通山洪通道,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强化山洪灾害风险预警和临近预报预警,落实“叫应”机制,视降雨情况及时提请有关部门转移危险区人员,坚决避免人员伤亡。
截至目前,中心城区未出现严重积水,我市上游无洪水入境,河道水势平稳,蓟州山区山洪沟未产生径流,小水库、小塘坝处于低水位平稳运行。市水务部门将持续关注雨水情变化,继续做好防汛排水各项措施,全力保障防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