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5月9日至10日,由天津市教育学会主办的京津沪浙琼川渝教育创新协作会在天津市耀华中学校举行。
此次大会以“学习、贯彻、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2024—2035)》、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协作交流。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分别作《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5)>解读》的主旨报告。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郝奎刚表示,2022年,天津市获批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省域实验区之一。聚焦制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障碍,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河东区、南开区、东丽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滨海新区、宁河区8区被教育部认定为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津南区、北辰区6区被教育部认定为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承担综合高中改革试点等6项基础教育重点改革项目。下一步,天津市还将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固本、提质、扩优、补强、激活”五大行动,以更有力的举措将教育强国建设相关部署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努力形成结构完善、公平优质、特色明显、富有活力的基础教育育人体系,为教育强市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包括,聚焦培根铸魂,实施基础教育“固本”行动;聚焦内涵发展,实施基础教育“提质”行动;聚焦辐射引领,实施基础教育“扩优”行动;聚焦短板弱项,实施基础教育“补强”行动;聚焦改革创新,实施基础教育“激活”行动。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郭滇华介绍,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始终将教育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近年来,天津市依托“五育融合”实践、职业教育标杆建设、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等探索,努力打造新时代教育创新高地。
郭滇华表示,面对人工智能变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等挑战,仅靠一域之力难以突破,唯有开放共享、协同攻坚,方能推动教育现代化行稳致远。《教育强国规划纲要(2024—2035)》擘画了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大家要以本次创新协作交流会为契机,共筑教育创新“同心圆”,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注入更强劲的协同动能。
国家督学、天津市教育学会会长王洪华表示,八省市教育学会齐聚天津,以“学习、贯彻、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2024—2035)》、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协作交流,是持续发挥学会优势的又一次探索和实践。与会的八省市地跨我国的东西南北,北京领航、津冀支撑、沪浙扬帆、川渝拓疆、海南破浪,教育各具特色,如同“八骏图”。通过大家的交流,定能获得思想交融、实践借鉴、协同发展的显著成效。
京津沪浙琼川渝教育创新协作会分七组进行了分组讨论。耀华中学作了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京、津、沪、浙、琼、川、渝教育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本市各区教育局局长、教育学会会长、市教委直属校、单位负责人等600余人出席会议。
(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