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想吃什么?我出去买菜。”
“简单炒个菜就行,不用特意出去买了,家里有啥就做点啥。”
在从天津南站发出的G1195次高铁上,王立阳和爱人用微信沟通着。他是天津市云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自去年下半年上任以来,他就开启了天津和石家庄间的每周通勤节奏。周五晚的这顿晚饭,王立阳一定要赶回家吃,饭菜很简单,但妻子亲手煮的挂面却有着家的温暖;婴儿车里,还躺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小家伙还不会说话,但一看见他就会笑。
精确到分的出行时刻表
云驱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天开西青园的学府慧谷产业园内,距天津南站直线仅有2公里左右。2024年下半年,王立阳从位于石家庄的母公司调任天津子公司,担任云驱科技总经理。此前他曾长时间在北京工作。在他的职业履历中,京津冀是不变的主题。
“这些年,我就围着京津冀转了。”王立阳笑着说。
来到天津工作后,王立阳并没有陌生感,特别是快捷、便利、舒适的交通,让他真正体验到了津冀间一体化的协同效应。尤其是可以精确到分钟的出行安排,让他的跨省通勤实现了公交化的便捷,在天津他安心工作,管理公司,周末还能及时赶回家里,照顾妻儿。
“我一般是周五下班后回石家庄,周日晚赶回天津。”王立阳向津云新闻记者梳理着自己的通勤时间表——周五17时30分下班,简单收拾下,17时40分左右从公司打车到天津南站,仅需十几分钟即可到达。考虑到晚高峰可能的堵车,他一般选择18时42分从南站发车的G1195次列车,中间在德州东站换乘一次,21时12分到达石家庄站,再打车回到家中,21时30分左右就能进家门。
这便是王立阳精确到分的津冀通勤时刻表,他比较过从天津西站高铁直达石家庄的方案,但因为到西站距离较远,加上坐地铁的时间,整体算下来要晚一个多小时。“赶到家要23时了。对我来说,从南站上车是最佳路线了。”
不要小看这一个多小时的差距,虽然21点半到家也错过了正常晚饭时段,但妻子可以给他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挂面,打个荷包蛋,再滴点香油,配个清淡家常菜,一顿简单的晚饭也足够温馨。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也在等着爸爸回家,不会说话的小家伙一看到他就会笑,想起儿子,他经常是人还在高铁上,可心情已经格外激动。周五的夜晚,他无论如何也要赶回家。
心无旁骛专注发展
云驱科技是一家创新型企业,2019年公司落户高新区,2023年搬至现在所在的西青区学府慧谷工业园。近年来,企业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控制器和低涵道控制系统单元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均属于前沿产业领域。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云驱科技研发的涵道电机控制器已经用在了某新势力品牌的“飞行汽车”上。涵道电机控制器是飞行器空中应急状态下的一个关键部件,应用于飞行汽车应急控制及飞行转向辅助等方面 ,可以为飞行汽车提供安全保障。“当飞行器突然出现故障时,我们的控制器可以在30毫秒内瞬时启动,使飞行汽车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保障飞行汽车平稳落地。”王立阳说。
入驻天开西青园后,企业得到了园区和属地政府的大力帮扶。王立阳告诉记者,当企业遇到一些日常运营中的问题,不管是租金缴纳还是涉企政务,经常是一个电话就能得到快速响应,园区和地方职能部门的服务都非常人性化。园区及时推送行业信息和扶持政策,组织参加各类展会,开拓市场空间,让企业受益良多。
不久前快速到位的一笔天开西青园创新创业引导金项目资金,给云驱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实打实的帮助,也让王立阳感受到了天津营商环境的优良和政务服务的专业。当时,西青区科技局组织天开西青园创新创业引导金项目遴选,天开西青园平台公司及时定向推送相关政策信息,并推荐云驱科技等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参与评选,经过西青区科技局的评审,最终云驱科技成功获批天开西青园创新创业引导金项目。全部审批流程走完后,企业在上个月拿到了50万元的创新创业引导金项目资金。
“没想到这么快扶持资金就到位了。这个扶持资金确实从财务方面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助力,对我们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实在是太重要了。”王立阳表示。
好消息不断,目前,云驱科技又根据相关政策和要求,刚刚完成了一项首台套装备的减税申报。一项项让企业得实惠的利好政策,让王立阳底气十足,他们有信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创新研发上,立足京津冀,让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生活的始发点 梦想的启航点
生于1986年的王立阳是个工作狂,一心扑在公司事务上。来津半年多,除了去过一次五大道游览,他几乎没有太多的休闲和娱乐。住在张家窝,他唯一的业余活动,可能就是下班后约同事或好友到不远的奥特莱斯聚个餐。
身为公司老总的王立阳,还在继续学习充电,目前他正备战一个专业的质量管理资质证书考试——六西格玛黑带。他说自己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要不停地有“输入”,遇到事情才会有好的想法和对策。“眼下备战的这个资质考试,可以说不仅是一个质量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管理方法和系统的管理思维,对产品质量和公司的管理运营都有帮助。”
“我们都很敬佩王总,身为85后,公司有那么多事要忙,还能不落下学习,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我们也是一个激励。”公司研发工程师门春建表示。
南站,既是王立阳归家高铁的“起点”,也是他和公司事业远航的“启点”。
津冀间每周通勤,王立阳印象中的天津南站候车厅似乎总是满满当当,他几乎没赶上过空座,有时等车累了就把背包往地上一垫,坐下休息一会儿。“这南站你别看小,坐车的人还真挺多的。”
近期,关于推动天津南站改扩建的消息占据了媒体头条,站产城融合发展将为片区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一向紧密关注城市动态的王立阳对此也有着自己的展望,“未来南站扩建后,车次也许会更多,我回家的高铁选择更多了,时间可以把控得更加精准,我是不是能更早到家一会了?哈哈。”他说。
老二还不到五个月大,十岁的女儿正在上小学,爱人目前全职在家照顾孩子。提起家庭和孩子的教育问题,王立阳表示现在的津冀通勤或许也能做到兼顾,但他也在考虑未来在津安家落户的可能。“目前有这个打算,或许这几年就得考虑买房了,买的话应该就在公司附近,还是南站这个片区。”
(记者 陈庆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