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由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团队骨干教师、达沃斯论坛及上合峰会志愿者代表组成的研学队伍走进杨柳青古镇,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与专业实践,在千年古镇中探寻中华文脉,搭建起语言服务与文旅发展的合作桥梁,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
共育文化传播使者,服务乡村振兴
活动中,师生们跟随专业讲解员参观了杨柳青民俗文化馆,深入了解古镇年画文化、运河文化及“赶大营”精神。在非遗年画课堂上,学生们亲手体验年画制作工艺,从印版到上色,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活动还融入红色教育元素,师生们走进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聆听革命历史,感悟家国情怀。上合峰会志愿者康嘉豪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西青人,我一直盼着能为家乡做点事。现在有幸入选国际盛会志愿者,终于找到‘突破口’了!等站上国际盛会,我要用外语专长,把西青的非遗魅力、红色历史讲给各国嘉宾听,让全世界都知道杨柳青古镇有多美!”
解码津门古韵,厚植文化自信
本次研学最后一站,师生们走进被誉为“华北第一宅”的石家大院,从照壁砖雕的精妙寓意到垂花门楼的等级规制,从戏楼建筑的声学智慧到家族兴衰的历史叙事,这座“北方建筑博物馆”的每一处细节都成为生动的文化课堂。
学院翻译团队依托专业优势,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现场记录石家大院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底蕴,为国际传播积累素材,助力古镇焕发国际化新活力,志愿者们则探讨交流如何将传统民居美学融入对外交流实践,向世界讲好‘大宅门里的中国故事’。学院翻译团队带头人于杰表示:“站在这座承载着运河记忆的百年宅院里,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雕梁画栋的精巧,更是杨柳青人‘画中有戏,百看不腻’的生活智慧。作为外国语学院翻译团队,我们要以语言为梭,将年画里的‘勾描刻印’转化为跨文化叙事,让每一笔勾勒都成为世界读懂天津的密码。”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高校+文旅”的深度融合,更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在国际舞台上讲好“杨柳青故事”,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