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体重变化常被患者和家属忽视。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三甲医院住院肿瘤患者总体营养不良发病率为80.4%,而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治疗率仅为33.7%。在肿瘤的不同阶段,患者体重丢失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31%~87%,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陈亚军在全民营养周特别提醒:癌症患者体重波动超过5%,可能导致疗效“缩水”。“体重不仅是营养晴雨表,更是生存率的风向标。”
一、体重异常的双重威胁
1.消瘦患者的“无声警报”: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常因吞咽困难、消化吸收障碍导致消瘦。当体重下降超过10%,或者是三个月内体重下降5%,机体免疫力显著降低,放化疗耐受性变差,黏膜损伤、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术后患者若肌肉量流失严重,康复周期可能延长。
2.肥胖患者的“隐形危机”:多项Meta分析表明,肥胖(BMI ≥ 30 kg/m²)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增加30%-50%,尤其是深部感染。结直肠癌、卵巢癌等肥胖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增加1.5-2倍。乳腺癌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5kg/m2,总死亡风险随之增高;研究显示,相较于体重正常的乳腺癌患者,肥胖患者复发或死亡的风险会增加30%,并且可能降低乳腺癌手术、化疗以及放疗的治疗效果。
二、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
1.易瘦人群防失重:治疗前完成营养筛查,每日摄入热量应比消耗多300-500千卡,可选择如深海鱼、牛肉等高蛋白饮食,吞咽困难者可在营养医师指导下选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每月监测人体成分,维持骨骼肌指数男性≥7.0 kg/m²,女性≥5.7 kg/m²。
2.超重人群控增幅:建立体重管理档案,每月测量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保证每日25-30g膳食纤维;在身体允许情况下,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应进行2~3次抗阻训练;定期密切监测体脂率(男性<25%,女性<30%)。
三、突破体重管理误区
忌盲目“饿死肿瘤”:限制饮食会加速肌肉分解,反致治疗中断
拒绝对症忌口:除明确过敏食物,应保持膳食多样性
警惕保健品依赖:特殊医学食品需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营养科现已构建全程化管理体系:
围术期营养门诊:针对营养不良、高代谢患者制定术前营养强化方案;
体重管理门诊:为超重群体提供个体化控重及代谢调节支持。
营养科副主任陈亚军强调,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就应启动营养管理。建议患者建立“体重日志”,记录三餐内容、运动量及体重变化,每月进行营养评估。守住体重管理的科学防线,将为抗癌治疗赢得关键筹码。
门诊时间、地点
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五上午,周一至周五下午;
地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楼四层第四诊区一诊室
通讯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曾亚奇、周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