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 2025年天津市重点项目——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产业园(简称“产业园”)送电。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携手天津港保税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利用“政电协同”机制助力该项目提前3个月建成。
“产业园”坐落在天津东丽空港经济区,隶属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2023年5月,作为天津市航空航天产业链重点单位,该研究所投资超10亿元建设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产业园,将通讯与测控、微系统集成等核心专业技术融入轨道交通、智慧环保、信息装备及航空装备等四大产业板块,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升级。
近年来,随着天津 “制造业立市”战略深入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对快速送电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底,国网天津东丽公司与天津港保税区政务服务办公室联合发布 “政电协同”举措,携手打造“项目信息超前对接”“建设项目联合服务”“信息化办理联动”“营商环境学习交流” “联合宣传”等5大联动服务机制,实现能源报装与工程建设(内外部工程)并联审批,加速电力配套与项目建设同步开展。
依托“政电协同”机制,“产业园”项目从立项到接电,一路马力全开。在项目建设期间,电力公司、政府部门及用户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统筹推进项目主体进度及电力配套施工。“在配套电网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电缆路径与其他管线存在冲突,通过‘政电协同’机制,将电缆敷设路径优化至排管内,避免了后期冲突,实现提前3个月完成配套电网工程,做到了‘电等项目’。”国网天津东丽公司项目经理董鸿远介绍。
为提升供电可靠性,国网天津东丽公司采用“双电源+预留间隔”供电方案,从两个不同变电站预留2个备用间隔,同时各引出一条专线,为用户未来发展预留增容空间。“这相当于为项目配备了‘双保险’,即使一条线路出现故障,另一条线路也能供电。” 国网天津东丽公司客户经理张墨晗说。
在天津市东丽区,国网天津电力已将“政电协同”服务模式应用到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超前对接服务146个电力用户,电力工程审批时长平均压缩45天。
此外,国网天津电力统筹天津港保税区重点项目容量、电网负载、供电可靠性,建设5座开闭站,铺设4000余米电缆,将用户“串”进“主干网”,构建“手拉手”环网结构,为高精度科研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通讯员:潘冬冬 徐嘉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