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天津市举办2025年生态环境科技周主场活动“绿色科普欢乐汇”暨“大学生在行动”科技志愿活动。天津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及各高校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代表等,共1000余人参加了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 大学生在行动
启动仪式上,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进行“智绘生态 绿美津城”主题联讲。现场还举行“大学生在行动”授旗仪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科普志愿服务,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全场观众的互动中,2025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科技周及“大学生在行动”环保科普活动正式启动。
天津师范大学校长巩金龙表示,学校以地理学部、生科学院等学科专业为依托,在生态监测和评估、全国大学生环境实践创新设计大赛、京津冀绿创大赛、大学生环境学科创新与实践能力邀请赛等活动中取得了佳绩,“绿水”与“抗菌肽生物反应器”两个项目,入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工程日全球大学生黑客马拉松挑战赛TOP15榜单,“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度平衡修复模式,为全球滨海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天津师范大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以科普教育厚植生态文化,引导青年学子用青春智慧书写彰显新质生产力的“绿色答卷”,为“美丽中国”“生态天津”建设提供“师大方案”。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弢表示,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破解生态治理难题、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天津在环境监测、污染治理、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这与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们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密不可分。同时,市生态环境局还大力开展绿色环保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本届生态环境科技周,生态环境部门设置系列科普活动,希望大学生通过参与各项科普活动和绿色创新项目,接触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热情,提升自身能力,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青春力量。
绿色科普欢乐汇 激发创新活力
启动仪式后,各位领导、嘉宾及参会人员参加了生态环境科技周主场活动“绿色科普欢乐汇”。活动设置了“生态解码驿站”“聆听土壤呼吸”“绿色‘西’望”“数智力量赋能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无废循环”“低碳生活”“‘臭’的可见”“减塑行动,为地球减负”“环境监测设备展示”“萌宠孵化·标本展示”“新能源与智能分子材料展示”“蝶韵·芝承生物科普文创”“生态文创展示”等十二个展台,中间穿插“智械之舞·机器人创演秀”,通过科普属性强、前沿性强、互动性强的科普科研设备展示、趣味互动游戏、户外科普讲座、打卡盖章、礼品兑换等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掌握生态环境科普知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现在拍一下手,电脑屏幕上的柱状图就会‘蹭’地上升,这就是实时噪声监测的效果。”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张磊正在向学生们展示噪声监测仪器。他介绍,此次陈列的噪声监测设备和水环境监测设备,可直观呈现环境数据。比如,传声器实时接收声音信号,通过电脑转化为动态柱状图,柱体高低直接反映声音分贝值。这类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常用于建筑施工、工厂等地的噪声监测,以及餐饮企业抽油烟机等设备的噪声检测,是判断噪声是否扰民的重要“帮手”。
现场,不少大学生、小学生围在仪器旁反复体验,在趣味中感受环保科技的魅力。张磊表示:“我们演示噪声监测原理,开展互动体验,希望能让学生们了解噪声污染的相关知识,培养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的习惯,树立声环境保护意识。”
“这样的展示比在书上看到更加生动有趣,孩子能直观了解这些科普内容。”南开大学教务部工作人员方新年带着一年级的儿子宋奇裕参加活动,“环保教育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已经开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联动,现在,孩子不仅能清楚区分垃圾分类,还会在家中提醒家长‘洗菜水可以浇花、拖地水能冲马桶’。这些从生活细节渗透的环保理念,让孩子在心中种下了绿色的种子。”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收获满满,老师们也有颇多启发。方新年说,“咖啡碳足迹”的科普内容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她了解到咖啡从种植、生产、运输,到废弃处理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这是平时喝咖啡时没有想到的,今后她将尽己所能减少咖啡碳足迹,降低咖啡消费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天津师范大学还设置了“生态记忆展馆”“天使家园”“‘繁星筑梦’科学家精神展”“沧海桑田话天津科普展”“能源与材料工程中心”“小科普大闯关”六个特色打卡点,让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拓眼界、增长见识。
据了解,5月中旬至6月上旬,天津生态环境科技周以“格物致知 生态和谐”为主题,还将开展2025京津冀绿创——“美丽海河 创意天津”生态文创设计大赛、“格物致知”环保科普大课堂、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我为群众讲监测、生态文明进校园进社区、科技成果科普化优秀作品征集、科普教育基地和环保设施单位向社会开放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