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感鲜嫩的澳洲牛排,到营养丰富的挪威三文鱼,再到风味独特的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作为世界各地美食“登陆地”,背靠京津冀三地上亿人口消费市场的天津,进口冻品规模常年位居我国前列。
如何化“外贸流量”为“经济留量”?怎样更好服务京津冀三地乃至全国消费者的餐桌?近年来,天津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我国北方“冷链门户”正在崛起。
海报制作:冯娟(AIGC生成)
量升质跃集聚“热”资源
正和(天津)食品科技产业园冷库里,一箱箱来自大洋彼岸的冷冻肉品、水产品填满了货架,南美草饲牛肉、安格斯牛肉、纯血和牛、南美白虾……
产业园执行总监王圣说,园区冷库库容约3万吨,目前存储货物约2.5万吨,库容率达八成以上。
公司开发的智慧管理系统中,库存信息实时更新,公路上疾驰的冷链车位置实时可见,秦皇岛、济南、武汉……世界各地的美味,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
天津市肉类协会数据显示,天津口岸肉类进口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常年占全国肉类进口总量的三成左右。其中,60%左右的巴西牛肉、75%左右的丹麦猪头等进口冷冻肉从这里上岸。
冻品“锁鲜”离不开冷链物流产业。天津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天津共运营冷库155个,总库容约218万吨。其中,规模以上冷库总库容占全市库容总量的95.6%;规模以上冷链运输企业34家,冷链运输车辆约5000辆。
在一些行业企业聚集区域,除仓储和物流外,冷链物流产业链正不断延长,关联业态持续丰富。
拥有约60万吨冷库库容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渔港,是天津重要的冷链物流产业基地。中新天津生态城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商务管理科科长张婷婷介绍,在这里,保税仓储、金融监管、“冻品加工+直播带货+一件代发”等冷链物流全产业链服务正持续提高进口生鲜产品的流通效率,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依托集聚优势,天津不断向冷链物流价值链上游攀登,百姓餐桌愈发丰富。
近年来,天津港正努力打造北方高端果蔬进出口枢纽港,在优质的港口服务保障下,智利车厘子、秘鲁蓝莓……一批批水果漂洋过海,从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上岸,直抵消费市场。
因货值高、运距长、保鲜要求高,“车厘子直航物流”被认为是标杆性的物流项目。今年1月,约3万吨智利车厘子经由南美西至天津港直航航线来到天津,5小时内就被配送至京津冀三地主要市场。
“我们通过深化与口岸单位协同联通,提升各环节物流速度和通关效率等方式,为进口冷鲜货物护航。”天津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沈鹏说。
在天津市西青区一家大型商超,工作人员指导顾客线上下单智利车厘子。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自2023年年底以来,天津港集团相继开通至南美西、南美东、中美洲3条直航拉美航线,其中南美西至天津港直航航线运营超过40航次,船舶艘次与载箱量显著增长。
货物“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南美西至天津港直航航线开通一年多以来,已累计为天津口岸带来上百亿元外贸增长额。同时,国内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河北首衡集团、马来西亚外商投资企业海马生物等一批水果产业链重点企业也相继在天津落户。
根据规划,预计到2027年,天津口岸冷链产品进口规模稳步扩大,冷冻品进口额达到950亿元,进口量达350万吨。
多方合力塑造“冷”优势
天津缘何成为“京津冀大冰箱”?实际上,天津很早就下出了发展冷链物流产业的“先手棋”。
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北京、相邻河北的天津,不仅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东部起点,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和环渤海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天津口岸为水果、冻肉、水产品、冰鲜水产品等六大类商品国家指定进口口岸。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天津加快打造“双枢纽、三走廊、七通道、多节点”的冷链物流空间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关查验的高效和专业也是天津发展冷链物流产业的优势之一。
天津市肉类协会会长邢艳玲介绍,以进口冻肉为例,不同部位的牛肉对应的税率不同,天津海关许多查验人员熟悉畜牧兽医等专业,能一眼锁定税率,有效避免货物夹带带来的税务风险。
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赋能,为天津建设北方“冻品之都”提供了保障。
以天津冷链物流产业集聚地滨海新区为例,域内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和东疆综合保税区先后获批国家骨干物流基地,自贸、综保等政策赋能下,天津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底气更足。
“2024年,我们的保税仓为贸易企业缓释税金约350万美元。”中农批(天津)国际冻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艳说。
图为中农批(天津)国际冻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投用的天津首个获批申建的冻品保税仓库。(受访者供图)
去年1月,他们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投用了天津首个获批申建的冻品保税仓库。韩艳说:“保税仓在为企业减轻资金周转压力的同时,还能降低货物通关成本,更好地满足中转和储存需求,帮助京津冀地区上百家中小企业主和商户就近‘进货’。”
对冷链行业来说,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如何让“静态冻品”变成“资金活水”尤为重要。
“冷链+金融”的服务创新进一步推动更多冻品向天津聚集。优合智慧冷链产业园副总经理王凯说,目前园区6个共计6.5万吨容量的冷库几乎全满,其中不少货物来自可信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这里的金融监管仓能够实时监管库内冻品,为冻品非标仓单的可信度提供保障。王凯说,由冷链企业作为实时监管的第三方,能清楚了解冻品存货的种类、品级、质量等信息。基于入库、盘点、出库等作业数据,可掌握存货质押商品状况及库存变动,保障可追溯性,为金融机构放贷吃下“定心丸”。
目前,优合智慧冷链产业园已完成约38吨进口冻品的质押融资,融资金额达13.9亿元。
“大冰箱”蓄势“大作为”
在位于天津的拾耕记友谊南路店里,新鲜出炉的卤猪颈骨散发着阵阵香气。这批猪颈骨,4天前刚从天津港“下船”运到东疆综合保税区的一座冷库内,在加工车间经过半熟制后,运送到店内进一步加工销售。
天津恒朝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宏昌介绍,依托贸易、冷链仓储等优势,公司近年来向冻品加工产业延伸,投资建立了肉类加工车间,并布局了多家直营店,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
如何把“物流通道”升级为“产业通道”,服务港产城融合发展,是天津冷链产业的新命题。
在政策鼓励下,补齐产业生态短板,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目前,天津不少冷链企业探索打造集合产品检验、存储、加工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部分冷链基地还积极布局产品展销、直播等产业功能。
韩艳说,公司正在建设立足天津、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国际冻品集散地,并引入天津一家食品企业,建设10万吨级的肉类加工项目。
“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8亿元,带动就业400人。国内鲜猪肉、进口冻猪肉可以直接在这里进行储存、分割、加工,再通过园区配套的冷链物流发送到京津冀乃至全国市场。”天津伟响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响说。
据韩艳介绍,完善的产业生态对贸易商极具吸引力,与2024年年初相比,目前园区仓储量增长了40%,月周转量实现了翻番。
得益于丰富的产业功能和完善的产业链条,一些企业加快引进来、走出去。
专注于肉制品生产贸易的巴西企业Naturafrig公司与中新生态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此开展跨境贸易业务。正和食品科技公司在全球建立了34个产品供应点,并在阿根廷选择优质合资伙伴,共同建设高标准的牧场和屠宰场。
正和(天津)食品科技产业园中的冷库一景。新华社记者 梁姊 摄
面对中国餐饮出海的机遇,天津港保税区与新希望集团旗下鲜生活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投资总额超亿元。鲜生活将借助天津港保税区境外投资(ODI)政策优势,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为中国餐饮出海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服务。
天津市商务局局长孙剑楠表示,天津将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锚定进口、加工、交易、物流等冷链产业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冷链产业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