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正在建设的阿斯曼新城,是当地最大规模的新城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有一群来自天津设计师的身影。
“能够中标这个新城概念规划项目,也是因为对方看中了我们的实力。”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规划六院总规划师郭志一,是阿斯曼新城概念规划项目负责人,有着十四年从业经验的她,讲起业务来侃侃而谈。“我们团队也曾经参与过雄安新区的一些规划工作,当时是根据白洋淀的自然地理水文系统进行生态规划,这次的吉尔吉斯斯坦项目,也是在湖边……”
阿斯曼新城概念规划
“天空之城的中国设计师”
“阿斯曼新城”意为“天空之城”,是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的主抓项目,定位为“现代化智能生态城市”,力求建设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包括观光度假康养中心、水上运动训练中心,中亚国际金融中心、中亚国际商贸购物中心和中亚科教文化中心。
未来,这座新城将可容纳50万至70万居民,用7至10年打造完成,初步投资估算约1200亿美元,坐落在伊塞克湖北岸。
“我们是去年4月份接到这个委托项目的,最初,通过当地提供的各种资料,我们团队内十几个人,在国内这边先做出了三稿方案,并依据对当地风土人情等的初步了解,筛选出了其中一个最稳定的框架方案”,去年六月,郭志一和单位同事一起飞往吉尔吉斯斯坦,踏上该国土地,面对面和当地工作人员探讨后续定稿。
郭志一讲述跨国合作故事
飞机缓缓降落,郭志一看到了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面貌,这里的城市格局方方正正、轴线分明,“多采用圆形以及很多几何图案,在公园的设计中很明显能看到”,当然有着自身风格的该国,也能看得出处于发展的阶段,许多高层建筑物是近些年盖起来的。
“我们入住的宾馆里,水龙头、地毯、门窗、瓷砖都是中国产品,可以看得出方方面面都与中国有所交流”,因为自身专业加持,所以郭志一特别注意建筑,“他们传统的建筑方式很多是用几何图形,但新建筑很多与中国建筑相像,中国的建筑企业到那边发展的也不少”。
不过,跨国合作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沟通上的技巧,“该国自己的设计团队也拿出了一版设计图,有种切磋的意味,在那边工作的两个多月,双方通过交流、磨合,最终达到方案统一”。
太阳胜利岛“出炉”
在到达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天,郭志一和同事们乘坐当地提供的直升机飞往阿斯曼新城,原本开车要三小时的时间,乘坐直升机半个小时便抵达。
从空中向下,可以直观俯瞰阿斯曼新城规划区域,“一面是海拔1000米高的山,另一面是湖,和之前资料看到的差别不大,我们在国内为他们设计方案时,就是依照生态山水的原本走势,设计的新城整体规划方案”。
不过,有趣的是两国设计团队之间的理念切磋。
“直升机一落地,我们便开始探讨具体方案。对方也有自己国家的设计团队,虽然是我们中标了设计工作,但是他们的设计团队也想切磋一下,拿出了一张A0大小的设计图纸铺在地上,让大家看他们的设计方案”。
郭志一对他们的设计方案印象很深,主要是图纸中画了两个巨大的圆形,当作新城重要的道路,“一开始中国团队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要把路设计成两个大圆,这在中国多年的设计经验中,并不是高效的路网设计方式,但是对方团队很坚持要这个圆形图样”。
通过反复沟通,中方团队后续还参观了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查阅他们的历史书籍资料,并反复在其城市中考察他们的文化元素,“你看,在他们国家的国旗中也有圆形,代表太阳,所以他们就要这个太阳符号”。
中吉双方设计团队相互交流、切磋
在中方的设计方案中,原本是没有这样的圆形符号的,“了解了他们的诉求,便把圆形加入到新方案中,不过,我们把这个圆缩小了很多,变为一个合理的尺度,不会影响整个城市路网等设计效率,把它设计成为一个湖边的太阳胜利岛,尺寸小了但是位置很重要,也有标志性景点的意义,最后双方达成了一致”。
太阳胜利岛的方案能 “出炉”,团队在国内的后方成员们同样功不可没,郭志一说前方有三个人,每天上午九点开始在办公室里和当地团队讨论、修改方案,然后多次到新城尚未建设的地区再察看地形,现场顶着烈日和对方继续研讨新方案,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再将最新修改信息传给后方成员,因为有三个小时时差,所以当地下午四点是天津晚上七点左右,后方团队经常晚上要加班修改方案,转天再供前方研讨。
圆形区域为太阳胜利岛
找到平衡点
敲定太阳胜利岛方案用了一个多月,但除了上述不同,在跨国合作中,也需要协调双方管理体系上的差异。
简单地说,就是国内设计总图就是一张示意性的整体规划图纸,哪些地方是行政板块、哪些地方是科技、医疗、文化、教育、绿地板块等,“后续需要再看地质条件,通过其他单位细化去做,这条路要不要完全这么挖?挖多深,要探测地下条件什么的再进行,会稍有调整”。
但是,当地团队的逻辑是一张总图包罗万象,根据一张总图就要后面设座标开工、开建了。
“所以在那边的两个多月,我们都是反反复复地给他们介绍国内的总图如何使用,后面要接哪些环节,另外也尽可能细化总图方便后续实施,还给他们写了总图的使用说明书”。
在郭志一看来,跨国合作需要有耐心、相互理解,另外翻译的作用也很大,因为当地人的语言种类很多,哈萨克语、俄语、英语混着说,每个人熟悉的语言不同,开会探讨时人一多就会出现语言交流不通畅的情况,所以郭志一和同事会用中文说一遍、再用英文说一遍,让翻译尽可能多去理解他们要表达的意思,尽量避免沟通错误。
“两个多月的时间收效很好,最终方案统一得到了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的认可,新城已经开工奠基了”,郭志一觉得,跨国工作出现这些交流切磋很正常也是团队成长的经历,“就像当地人喜欢吃面食、肉食,但我们喜欢再多搭配些蔬菜吃一样,习惯不同,但彼此交流合作的诚心是一样的,所以总能找到平衡点”。(津云新闻记者 张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