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医院肾内科血管通路团队顺利为一名72岁的女性患者实施院内首例股静脉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术。
争分夺秒 挽救患者生命
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高血压病史40年、糖尿病史20年、患慢性肾衰竭6年以及心力衰竭5年,已接受血液透析治疗2年,同时颈静脉长期透析导管置入2年。半年前出现透析管阻塞,经反复调整均无法使用,辗转多家医院,四次更换透析导管均未能解决问题。来到我院前一周已经无法透析,患者生命垂危。入院后,肾内科杨定位主任团队立即为患者置入临时透析导管完成紧急透析,稳定生命体征。虽然暂时解除危机,但情况依然不乐观,在杨定位主任的带领下,肾内科血管通路团队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争分夺秒研究如何为患者寻找“生命通道”。
通过完善患者的上肢血管检查以及上腔静脉检查发现,其右上肢没有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可能,左上肢动静脉内瘘困难也比较大,无法成功实行左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而且由于患者为腹型肥胖,心衰较重,腹膜透析希望也不大,患者及家属非常绝望。
面对这种情况,杨定位主任团队在谨慎研究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股静脉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术,此项技术并不常用,操作难度大,院内此前未开展过,在国内其他医院相关案例也并不多。经过医生的充分讲解,患者和家属认可了这项手术方案。在医务科、设备物资科的支持下,很快引进了手术耗材,为患者的手术给予了保障。
经过严格的术前准备,手术由肾内科杨定位主任现场指导,主刀医生王维秀副主任医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通过严格隧道角度设计,精准地将透析管置入患者的股静脉,整个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次日顺利使用该通路完成了血液透析。股静脉长期导管的最大挑战是感染和血栓预防,杨定位主任强调,术后要及时进行护理预案,将并发症风险降至最低。
为何选择股静脉长期导管?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需依赖长期血液透析,但部分患者因以下原因面临“通路危机”:上肢中心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多次置管后血管资源耗竭;存在胸廓畸形或颈部手术史。这种情况下,患者已经无法通过颈静脉长期透析导管“救命”,此时股静脉长期导管是较好的选择。
股静脉长期导管在国际指南中属B级推荐,在国内开展较少。此次成功实施为复杂透析通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储备。
这一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天津医院肾内科在复杂血管通路的建立上取得重要突破,不仅填补了医院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更多肾功能衰竭且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开辟了新的“生命通道”。未来,天津医院肾内科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