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6月27日电(记者张宇琪)近日,天津市蓟州区启动首批研学活动。在涉及历史、科普、农事、生态等各条特色研学线路中,蓟州区1700余名师生走进天然大课堂,开启了一段充满收获的研学之旅。
感受历史脉动
“长城因何而建?为何大多修在山脊上?从夯土边墙到砖石巨龙,长城各历史时期有何发展变化?”6月19日上午,在素有“蓟北雄关”之称的黄崖关长城,研学导师刘志强带领学生观察建筑特征,寻找砖石上记录古代工程的刻字,引导同学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解码古代长城建筑的智慧与军事文化。
黄崖关长城一景。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悠久的历史,为蓟州赋予了独特的地质构造。蓟州拥有我国唯一记录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质历史的国家地质公园,有被李四光赞叹为“无出其右”、举世闻名的“大地史书”——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刨面。
“洞内的钟乳石就是靠着这水滴保持生长,头顶的钟乳石慢慢向下,而地上的石笋慢慢向上,科学家说它们100年才能靠近1厘米,那么需要多久它们才能相聚呢?”蓟州溶洞景区里,研学导师正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钟乳石和石笋生长的秘密。
“这次研学活动,让孩子走出学校开阔视野,是一场生动的地球科普启蒙课,也是对校内教育资源的有力补充。”礼明庄镇中心学校校长王坤说。
追寻红色记忆
在盘山烈士陵园里,参加“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盘山、盘山烈士陵园研学活动的师生们举行了庄重的缅怀仪式,肃立默哀、向烈士敬献花篮、向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鞠躬并有序瞻仰了烈士纪念碑。
据介绍,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全区有革命纪念地120余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连续7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红色教育资源占全市80%,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著名的5A级景区盘山是蓟州红色历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建立了冀东地区最大的抗日根据地—盘山抗日根据地,承托起了冀东抗战的半壁江山。这里留下了诸多红色故事和红色遗址、遗迹,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我们这次的研学线路里,包括盘山烈士陵园、青山岭战备洞景区、平津战役精品展等许多红色点位,就是希望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访红色遗迹、聆听红色故事,让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具象、更加生动。”蓟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健表示。
领略生态之美
作为“京津后花园”,蓟州区集山、水、林、田、湖、草、湿地于一体,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北部山区绿风浩荡,森林覆盖率达56.4%;南部平原田畴似锦,千顷碧波翠屏湖点缀其间,天鹅、白鹭、赤麻鸭等各类珍奇鸟类纷纷驻足于此,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候鸟迁徙驿站。蓟州先后被评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有着大量的罕见植物,导师带着学生们通过细微的观察,尝试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并总结它们的生活习性。“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像这样一种植物依附于另一种植物,并从后者身上获取养分以维持自己生存的生态现象就叫寄生关系。”刘志强指着一株缠绕在槲栎树上的桑寄生说道。
据蓟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李淑伶介绍,蓟州区精心规划了13条主题鲜明的研学线路,涵盖26个经典点位,既融合了蓟州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又紧扣教育教学目标。这些线路已推广至京津冀周边中小学校,吸引更多区外学生来到蓟州开展研学活动,以“研学热”带动“周边游”。